全面发展提升服务业。切实把服务业作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和结构调整的重点,明显提升服务业的发展速度,明显提升服务业对工业经济的推动和促进作用。发挥“太湖、山水、生态、文化”的优势,加快发展旅游业,努力打造长三角生态旅游强市。积极改造和提升传统商贸业,大力发展现代流通方式,加快城市商贸中心建设,实施农村连锁经营。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物流业、金融业,加快培育信息、科教、中介、社区等新兴服务业。有序发展房地产业。放宽市场准入,引导服务业向产业化、社会化、信息化、品牌化方向发展。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提升整体发展水平。
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研究开发、资源共享和成果转化平台建设,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一体化的科技创新体系。积极引进名校和大院大所,支持省淡水水产研究所发展,加快建设中科院湖州应用技术开发中心、南太湖科技城、高新技术孵化中心等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平台。鼓励企业建立技术中心和研发机构,加大科研投入,加强先进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和二次创新,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加快形成产业化。研究有利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优惠政策,鼓励技术、管理等要素参与分配,大力发展中介机构,加快区域经济共性技术、关键技术的研发和推广,提高中小企业科技水平。切实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建设。
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加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衔接,进一步明确区域发展定位,合理引导生产力布局,逐步形成功能定位清晰、发展导向明确、开发秩序规范、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的区域发展格局。农业建设“两带五区”:环太湖蔬菜产业带、国道沿线苗木产业带和以优质粮油、蔬菜、特色瓜果、笋竹、名茶、绿色畜牧业、特种水产为主的五大高效生态农业区。工业初步形成“一核两带”:湖州中心城市产业极核,南太湖和临杭两大产业带。旅游业形成“三带十区”的景区布局,按照打造长三角国际“中央公园”的定位,建成融商务会议、休闲度假、生态观光为一体的旅游度假目的地。物流业形成“一园四中心”:中心城市物流园区和南浔、德清、长兴、安吉四个物流中心。商贸业形成一个市级商贸中心、六个区域商贸区、三个县级商贸中心。搞好各产业带规划的衔接,最大限度地优化配置资源。
(三)加快城市化进程
以做大做强中心城市为重点,以推进城乡一体化为核心,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牢牢把握城市化加速发展、城乡融合的关键时期,加快城乡统筹发展步伐,建设现代化大城市。
完善规划体系。立足于建成环太湖带状组团式的现代化生态型滨湖大城市,制订分区规划和控制性详规,深化各类专项规划和城市设计,编制重点街区、地段、景观、建筑的详细规划,注重地下空间的开发力度,完善城市规划体系,体现文化底蕴,明确功能定位,形成个性特色。重点围绕大城市-中小城市-中心镇-建制镇-中心村五个层面,通盘考虑城乡一体化的规划,优化城市空间、生产力、基础设施布局。强化规划编制、审查、执行的体制建设,提高规划的前瞻性和科学性,增强规划执行的权威性。加强各类规划的相互衔接,保证规划的科学实施。
加快中心城市建设。按照新一轮湖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和长三角区域规划提出的把湖州建设成为节点城市、枢纽城市和中心城市的要求,加快形成以中心城区为核心,沿太湖南岸,长兴、南浔呼应发展的组团式大城市。德清、安吉也要按照形成湖州现代化大城市新组团的要求,加强基础设施的衔接,构筑全市布局合理、功能互补、联系便捷、协调发展的城市体系。以建设大城市为目标,实施一批基础性、功能性、标志性、公共性重大项目,逐步形成现代化的市域基础设施网络。深入挖掘城市的文化精髓和核心价值,做好“南太湖、港两岸、漾周边、山特色”的文章。完善城市功能,加强城市管理,塑造城市品牌,提升城市品位,增强城市竞争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