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经济市场化和国际化水平显著提高,形成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和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开放型经济在扩大总量规模的同时,质量水平不断提高,“走出去”战略迈出实质性步伐。
--文化大市实现新发展。文化大市八项工程扎实推进,公民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和健康素质不断提高,综合竞争软实力明显提升。社会文明程度进一步提高,努力建成全国文明城市。
--生态环境得到新改善。自然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和利用,资源利用效率不断提高,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比“十五”期末降低16%以上,污染物排放强度逐步下降,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进一步增强。建成和巩固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加快建设生态市。
--平安建设取得新进展。民主法治建设进一步推进,“平安湖州”、“法治湖州”建设不断深入,建成政治社会稳定、生活环境优越、社会充满活力、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平安城市和法治城市,成为全省乃至全国最安定的地区之一。
--生活水平和质量得到新提高。城镇就业比较充分,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城乡居民收入和家庭财产普遍增加,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超过2万和1万元;居住、交通、教育、文化、卫生和环境等方面的条件有较大改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四)战略路径
湖州要增强“三力”、率先崛起,必须从实际出发,始终坚持工业强市、开放活市、科教兴市、生态优市。率先崛起战略是龙头,起统领作用,“四个市”是率先崛起的路径和抓手,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之中。
工业强市。工业崛起是实现率先崛起的核心之举。要实现率先崛起,重中之重是发展工业。目前,湖州还处在工业化中期,工业经济规模和实力还不强。一定要牢固确立 “工业立市、工业强市”的方针,把推进工业化进程作为率先崛起的第一方略,形成全社会合力扶工的浓厚氛围。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既要全力以赴做大经济总量,又要以“凤凰涅槃”的精神调整结构,切实转变增长方式,做到调整存量和优化增量并举、加快产业集聚和加强平台建设并举、外向带动和激活民资并举、发挥市场机制和加强政府引导并举,努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坚决淘汰落后生产能力,着力培育一批规模企业和优势企业,全力打造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实现工业经济发展的新跨越。
开放活市。对外开放是实现率先崛起的关键之策。应对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趋势,必须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最大限度地吸引外来要素,为实现率先崛起增加新的增长极、注入新的爆发力、建立新的支撑点。上海是长三角发展的龙头,是湖州走向世界的主要桥梁。只有主动接轨上海,积极融入长三角,才能充分发挥湖州的区位和资源优势,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国内的合作和竞争。开放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创新体制机制。只有全方位、宽领域地实现体制机制的创新,才能推进对外开放的全面深入。开放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德清、安吉要发挥独特的区位优势,更加积极主动地接轨上海、融入杭州;长兴要发挥苏浙皖交汇的节点优势,强化集聚功能和辐射效应;南浔要发挥接轨上海的桥头堡作用,在依托上海、服务上海、接轨上海方面取得新进展;吴兴要加快东部工业园区建设,着力打造先进制造业的集聚区和对外开放的先行区;湖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要努力建设成为高新技术产业的高地,充分发挥在对外开放中的示范带动作用。
科教兴市。科教人才是实现率先崛起的重要支撑。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科教兴市的重点是提高人的素质,提升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把加快发展的着力点真正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牢牢抓住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这个中心环节,加快发展教育事业,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积极构建创新体系,不断推进科技进步。特别要从产业发展的实际出发,积极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充分调动企业的积极性,切实加强技术改造和科技研发工作,努力提升集成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要着眼于建设创新型城市,立足于以上海为龙头的长三角城市群,营造良好的环境,建立灵活的机制,主动吸纳周边大城市的科技、教育、人才资源,提升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科技支撑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