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秦皇岛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秦皇岛市建设环境保护“四大体系”实施方案》的通知

  继续坚持环境污染举报奖励制度。各级财政部门要从环境保护专项资金中提取一定比例,用于设立环境污染奖励资金,对举报属实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县区人民政府、各有关部门对环保“四大体系”建设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做到思想认识到位、政策落实到位、工作责任到位、资金支持到位,按照体系建设的总体要求,科学规划,认真组织,明确任务,完善措施,抓好落实。要将环境保护“四大体系”重点工程项目列入“十一·五”规划,在年度计划中予以优先安排,制定出台有利于体系建设的经济政策,增大资金投入。
  (二) 加强督促检查。市环保部门要切实搞好体系建设的日常检查、督导和服务工作,对重大事项进行协调调度,确保体系建设目标的如期实现。要指导各县区制定符合当地实际的环保“四大体系”建设的具体实施方案,并组织好落实。
  (三)加强协作配合。“四大体系”建设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各部门及社会各界通力合作,共同做好这项工作。市发改、财政、科技、教育、建设、物价等有关部门要结合各自职能及责任分工,制定体系建设的规划、政策和措施,提供服务,积极推进“四大体系”的建设。
  (四)加强目标考核。环境保护“四大体系”建设的各项目标任务,要分解落实到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并纳入对各级政府环保目标年度考核内容。对体系建设抓得好,进度快,质量高,效果好的县区和单位,要给予通报表扬,在年度环保目标考核中加大分值比重;对于体系建设抓得不力,进度慢,效果差的地方和单位,要给予通报批评,在年度环保目标考核中,相应降低评价等级。

  附件:
  环境保护“四大体系”重点任务分解表


┌───┬──────────────┬──────────┬─────┬────────┐
│序号 │工程项目名称        │责任单位      │牵头单位 │完成期限    │
├───┼──────────────┼──────────┼─────┼────────┤
│1   │城市区空气自动监测系统完善 │市环保局、财政局,各│     │2005年     │
│   ├──────────────┤县人民政府     │     ├────────┤
│   │各县空气自动监测系统建设并实│          │     │2007年     │
│   │现与省、市联网       │          │     │        │
├───┼──────────────┼──────────┤     ├────────┤
│2   │石河水库、洋河水库安装水质自│          │     │2005年     │
│   │动监测系统         │市环保局、财政局  │     │        │
├───┼──────────────┼──────────┤     ├────────┤
│3   │辖区内城市污水处理厂及日排放│          │     │2005、2006、2007│
│   │废水100吨以上、日排放COD(化│          │     │年分别完成任  │
│   │学需氧量)30千克以上的企事业│市环保局      │     │务的20%、30%、 │
│   │单位和20蒸吨/小时以上锅炉全 │          │     │50%       │
│   │部安装污染在线监控系统   │          │     │        │
├───┼──────────────┼──────────┤     ├────────┤
│4   │完善和建立市、县(区)两级环│市环保局,各县区人民│     │2007年     │
│   │保局域网络,建设覆盖市、县自│政府        │     │        │
│   │动监测系统的现代化传输网,确│          │     │        │
│   │保全市环境数据信息的适时采集│          │     │        │
│   │和处理           │          │市环保局 │        │
├───┼──────────────┼──────────┤     ├────────┤
│5   │建立环境状况预测预报系统,及│市环保局      │     │2006年     │
│   │时发布环境预警信息     │          │     │        │
├───┼──────────────┼──────────┤     ├────────┤
│6   │建立具备较强专业素质的应急反│市环保局、财政局  │     │2006年     │
│   │应队伍,配备必需的应急反应设│          │     │        │
│   │施,制定突发性环境污染与生态│          │     │        │
│   │破坏事故应急预案      │          │     │        │
├───┼──────────────┼──────────┤     ├────────┤
│7   │建立协调联动的环境管理应急响│市环保局、交通局、公│     │2006年     │
│   │应系统           │安局、国土资源局、农│     │        │
│   │              │业局、水务局、卫生局│     │        │
│   │              │、林业局,各县区人民│     │        │
│   │              │政府        │     │        │
├───┼──────────────┼──────────┤     ├────────┤
│8   │市环境监测站及各县区监察机构│          │     │2005年     │
│   │标准化建设全部通过达标验收 │市环保局      │     │        │
│   ├──────────────┤          │     ├────────┤
│   │县区环境监测站达到国家标准化│          │     │2007年     │
│   │建设要求          │          │     │        │
├───┼──────────────┼──────────┤     ├────────┤
│9   │开展环境保护专题研究    │市环保局、科技局  │     │        │
│   │              │          │     │        │
├───┼──────────────┼──────────┤     ├────────┤
│10  │加大环保科研资金投入    │市环保局、财政局、科│     │        │
│   │              │技局        │     │        │
├───┼──────────────┼──────────┤     ├────────┤
│11  │表彰有突出贡献的环境科技人才│市环保局、科技局  │     │        │
├───┼──────────────┼──────────┤     ├────────┤
│12  │加大对环境科技成果的推广力度│市科技局、环保局、财│     │        │
│   │              │政局、技术监督局、工│     │        │
│   │              │商管理局      │     │        │
├───┼──────────────┼──────────┤     ├────────┤
│13  │加强对各级领导干部的环境教育│市环保局      │     │        │
├───┼──────────────┼──────────┤市环保局 ├────────┤
│14  │开展对社会公众的环境教育  │市环保局、教育局、劳│     │        │
│   │              │动局,各县区人民政府│     │        │
├───┼──────────────┼──────────┤     ├────────┤
│15  │强化环境保护舆论宣传    │市环保局      │     │        │
├───┼──────────────┼──────────┤     ├────────┤
│16  │建立环保听证制度      │市环保局,各县区人民│     │        │
│   │              │政府        │     │        │
│   │              │          │     │        │
├───┼──────────────┼──────────┤     ├────────┤
│17  │深化环境保护政务公开    │市环保局,各县区人民│     │        │
│   │              │政府        │     │        │
│   │              │          │     │        │
├───┼──────────────┼──────────┤     ├────────┤
│18  │加强环境保护门户网站建设  │市环保局,各县区人民│     │海港区、抚宁县 │
│   │              │政府        │     │和昌黎县要在2005│
│   │              │          │     │年前建成,其  │
│   │              │          │     │他县区在2006年 │
│   │              │          │     │底前完成    │
├───┼──────────────┼──────────┤     ├────────┤
│19  │开展环保进社区活动     │市环保局,各区人民政│     │2007年     │
│   │              │府         │     │        │
│   │              │          │     │        │
├───┼──────────────┼──────────┤     ├────────┤
│20  │发挥环保民间组织作用    │市环保局      │     │        │
├───┼──────────────┼──────────┤     ├────────┤
│21  │加强公众对环境违法行为和环保│市环保局,县区人民政│     │        │
│   │执法工作的监督       │府         │     │        │
├───┼──────────────┼──────────┤     ├────────┤
│22  │继续坚持环境污染举报奖励制度│市环保局、财政局,县│     │        │
│   │              │区人民政府     │     │        │
├───┼──────────────┼──────────┤     ├────────┤
│23  │加强对环境科技成果的评定  │市科技局、环保局  │     │        │
├───┼──────────────┼──────────┼─────┼────────┤
│24  │建立无公害农产品产地环境质量│市农业局、财政局  │市农业局 │2006年     │
│   │监测系统          │          │     │        │
│   ├──────────────┼──────────┼─────┼────────┤
│   │建立机动车尾气监测系统   │市公安局、财政局  │市公安局 │2006年     │
│   ├──────────────┼──────────┼─────┼────────┤
│   │建立林业生态环境监测系统  │市林业局、财政局  │市林业局 │2006年     │
│   ├──────────────┼──────────┼─────┼────────┤
│   │建立沙尘暴监测系统     │市气象局、财政局  │市气象局 │2006年     │
│   ├──────────────┼──────────┼─────┼────────┤
│   │建立海洋水质监测系统    │市国土资源局、财政局│市国土资源│2006年     │
│   │              │          │局    │        │
│   ├──────────────┼──────────┼─────┼────────┤
│   │建立饮用水源水质监测系统、生│市环保局、财政局  │     │2006年     │
│   │态监测系统、辐射环境监测系统│          │市环保局 │        │
│   │、室内环境污染监测系统和放射│          │     │        │
│   │源网络监控系统       │          │     │        │
├───┼──────────────┼──────────┼─────┼────────┤
│25  │加强环保科研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市人事局、环保局  │市人事局 │        │
│   │工作            │          │     │        │
├───┼──────────────┼──────────┼─────┼────────┤
│26  │建立环境保护科研机构、重点实│市科技局、环保局  │市科技局 │2007年     │
│   │验室和工程技术中心,搭建环境│          │     │        │
│   │科技专业研究平台      │          │     │        │
├───┼──────────────┼──────────┼─────┼────────┤
│27  │进一步发展环保产业     │市发展与改革委员会、│     │        │
│   │              │环保局、科技局   │     │        │
├───┼──────────────┼──────────┤     ├────────┤
│28  │将环境保护纳入国民经济与社会│市发展与改革委员会、│     │2005年全市环境 │
│   │发展规划          │环保局       │市发展与改│保护投入占GDP  │
├───┼──────────────┼──────────┤革委员会 │的比例达到1.9% │
│29  │开放环保基础设施、环保产业市│市发展改革委员会、建│     │以上,2006年达 │
│   │场             │设局、环保局    │     │到2.2%以上,2007│
├───┼──────────────┼──────────┤     │年达到2.5%以  │
│30  │拉动环保投资需求      │市发展与改革委员会、│     │上       │
│   │              │环保局       │     │        │
├───┼──────────────┼──────────┼─────┤        │
│31  │加大财政对环保的投入力度  │市财政局,各县区人民│     │        │
│   │              │政府        │     │        │
│   │              │          │     │        │
├───┼──────────────┼──────────┤     │        │
│32  │确保环境保护专项经费    │市财政局、环保局,各│     │        │
│   │              │县区人民政府    │市财政局 │        │
├───┼──────────────┼──────────┤     │        │
│33  │改革价格机制,研究出台推进城│市财政局、城管局、物│     │        │
│   │市垃圾、污水处理产业化扶持政│价局、环保局    │     │        │
│   │策,制定城市污水处理和垃圾处│          │     │        │
│   │理的具体收费标准      │          │     │        │
│   │              │          │     │        │
└───┴──────────────┴──────────┴─────┴────────┘


第 [1] [2] [3] [4] [5] 页 共[6]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