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加强科技示范工作。县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扶持或依托县级职业成人教育中心和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建设高产高效的种植、养殖和农副产品加工示范基地。示范基地要有一定规模、科技含量高、效益好、辐射能力强,不断开发、引进、推广农业新技术、新品种,在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中起引导作用。实施“县级职业成人教育中心—乡镇”、“乡镇成校—村组”合作计划,帮助对口乡(镇)、村组选准一个项目,开发一项技术,培养一批人才,致富一方农民。实施合作计划的双方要有协议、有规划、有措施、有实效。
(七)开展科技转化推广活动。建立县、乡(镇)、村、户农科教结合的网络推广体系。县职业成人教育中心以培训乡(镇)村干部、农民技术骨干、成人文化学校教师为主;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以各类致富大户、农民产业协会培训辐射各村为主;村以致富带头人培训和推广“一村一品”新项目为主;户以培训一名科技明白人为主。在四级为农民服务网络体系上,始终坚持以科技实用项目为主要内容,以县职业成人教育中心和乡(镇)、村成人文化技术学校为主要基地,以农村初中毕业生和农民为主要对象,以科技示范户为主要骨干,重点推广优质高产高效实用技术、加工保鲜储运技术和农业增效技术,提高农业生产的科技水平。
三、保障措施
(一)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科教兴乡、兴县的重要意义,把它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性工程,列入党委和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建立“农科教结合”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制定工作计划,确定各阶段的目标和任务。加强统筹和协调,明确各有关部门的工作职责,形成政府统筹、分工协作、齐抓共管的有效工作机制。研究解决科教兴乡、兴县中的重大问题,落实扶持政策等。
(二)各级教育、农业、科技、财政、计划、人事、机构编制等部门要密切合作,共同推进农科教结合。县(市)教育行政部门要统筹规划县级职业成人教育中心的建设和乡(镇)成人学校的布局,组织各类学校和乡(镇)、村的实施工作,积极探索农科教结合的有效方式和途径。
(三)积极推进农村成人教育办学体制改革,形成以政府为主导,各类企业、村民委员会等各方面力量积极参与的多元办学格局。支持公办成人学校进行多种形式的改制试验,鼓励具有一定规模的乡镇企业举办融学历教育和技术培训于一体的成人学校,强化自主培训功能,并积极面向社会、面向农村开展职业教育和成人培训。
(四)建立农村成人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认真落实《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国发[2003]19号)中“在确保农村义务教育投入的同时,也要增加对职业教育、农民培训和扫盲教育的经费投入”,设立成人教育的专项经费;在使用农村扶贫资金、科技开发和技术推广经费以及安排农村基础设施投资时要划出适当比例用于农村劳动力培训和农村成人学校的建设。逐步建立政府扶持、用人单位出资、教育机构减免、个人分担一部分的多渠道投入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