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持企业电子商务建设,建立电子商务综合服务平台,着力解决中小企业难以承受信息化投入的问题。通过电子商务综合服务平台的创建,使企业优化B2B电子商务模式,减少信息搜寻投入,降低情报传送成本,提高企业对市场的反应速度,同时能让企业建立自身的网上分销体系,使经营者的收益得以保证,提高市场竞争力。
(4)现代物流信息平台
建立基于互联网的公共物流信息平台,实现物流企业之间、企业与客户之间的物流信息和物流功能的共享,减少单个物流企业自行建立一个物流信息系统所耗费的巨大成本。物流信息平台应拥有大型自动化配送中心和发达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广泛应用卫星通信系统、GIS系统、产品物流系统、自动分拣系统、自动导向车系统等,实现物流运动一体化、物流信息的电子化和网络化、网络运行的高效化。
3.信息交换中心
(1)政务网络中心
完善市政务网络中心建设,加快实现设备的升级改造和功能的拓展,充分发挥其作为全市政务网络的信息交换枢纽、互联网接入中心、运行管理中心以及网络资源管理调配中心的作用。政务网络中心可通过下设服务中心,开展主机托管和虚拟主机服务,避免用户单位各自建立独立的网络设备维护队伍,从而减少财政支出,实现资源集中。
(2)电子数据中心
市信息产业局牵头建设全市电子数据中心,协调全市数据库建设,加快制定政府部门信息共享目录和数据交换标准,促进电子数据共享与交换。建立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机制,建成面向全社会的公益型与商用型数据库体系。重点开发建设一批对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基础性数据库,包括:政策法规数据库、统计信息库、人口信息库、科技文献信息库、基础教育数据库、数字图书馆、影视资料库等。
(3)信息安全认证中心
建立依托省数字证书认证机构的数字证书注册服务中心,逐步开展电子签名和电子印章应用。依据PKI技术手段,对电子政务和电子商务业务使用者进行身份鉴别,保证电子政务和电子商务应用的安全可靠。以“一网式”电子政务和政府采购为试点,逐步向其它领域推广。
(二)信息化推进
1.电子政务
政府在进行经济和社会管理以及向市民和企业提供服务时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是大势所趋。要以“一网式”电子政务建设为核心,拓展全市电子政务平台功能,积极实施“政府-政府”、“政府-企业”、“政府-市民”、“政府-公务员”等四大工程。
(1)“政府-政府”(G-G)
要以市政府办公业务资源网平台为基础,开展以跨部门、跨系统、跨平台间电子政务应用为目标的电子政务协同工作平台建设,实现政务业务数据按照协同工作的模式,在多个政府部门间和不同业务流程间,安全可靠地流转、存储和处理。协同办公系统利用“门户接入、数据交换、工作流、业务构件库、电子表单、电子印章、数字签名”等公共支撑平台和专用支撑平台,应用于政府协同行政办公的各个方面,如公文处理、督查管理、值班管理、活动管理、会务管理、信息处理、电报管理、提案议案、接待管理等。
要在全市党政机关视像会议系统的基础上,抓紧构建全市应急指挥系统。其总体建设目标是以市政府为应急指挥中心,借助政务网络、地理信息、视像会议、视频监控、可视移动终端、GPS等各种信息与技术手段,在紧急情况或发生突发事件时,实现紧急突发事件处理的全过程跟踪和支持,包括突发事件的上报、相关数据信息的采集、紧急程度的判断、实时沟通、联动指挥、应急现场监控、领导辅助决策等,以便实现统一指挥和联合行动,对突发事件和应急事件作出快速联动反应和及时有效处置,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
(2)“政府-企业”(G-B)
以“中国汕头”政府网站为门户,从整合信息资源、优化业务流程入手,将面向企业的主要行政审批事项统一标准、统一管理、集中上网,变串联式审批为并联式审批,实现“一站式”加“一网式”服务,提高政府公共服务能力。企业需要查询、申报简单审批或上报各种统计数据时,可直接在“中国汕头”政府网站上查询、上报各种统计数据及办理部分审批事项,实现“一网式”服务;需盖章、领取证件(批文原件)、提交原件等复杂审批的,可以到政府审批中心实现“一站式”审批或上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