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加强和改进学校体育、美育和卫生工作。根据教育部《
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等要求,进一步推广教育部“体育艺术2+1”项目实施方案,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校外文体活动,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参加体育锻炼、运动训练和艺术活动的兴趣及技能水平;进一步深化食堂食品卫生量化分级管理与卫生防病工作,建立健全学生体质健康档案制度及分析评价制度。
(四)强化体制创新,深化教育改革
15.推进办学体制改革。积极鼓励社会力量通过多种途径举办民办教育,探索“混合制”学校的新模式;进一步深化在甬高校体制改革,增强高校面向社会自主办学的能力;进一步贯彻落实《
民办教育促进法》及实施条例;探索实施民办学校教师注册登记制度,强化对民办学校教师队伍的管理;适度扩大政府委托民办学校招收公办学生的试点。
16.推进投入体制改革。探索变拨为奖的拨款机制,加强绩效考核,使有限的经费产生更大的效益。完善现有的预算管理体系,推进项目库管理制度,推行专项经费教育局切总块、按项目核拨经费、项目结束评估的管理体系。
17.推进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落实“以县为主”的基础教育管理体制,调整市本级初中教育管理体制,拟将隶属于市教育局管理的三江片初级中学调整为三区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管理,以促进三区小学和初中的教育教学管理的有机衔接,以及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加快推进三区基础教育的发展。进一步完善高教区域资源整合,建立高校间学分互认等制度,提高高等教育资源共享度。
18.推进人事制度创新。激活人才流动机制,积极引进一流人才;加强编制管理,完善新进人员人事代理制度,规范教师交流制度,积极探索教师合理流动的机制;完善中小学聘任制实施细则,强化能力考核与聘后管理。
(五)强化思想政治工作,抓好各项教育活动
19.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切实贯彻落实全市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按标准逐步配齐高校专职辅导员,抓好政工干部轮训工作;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深入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积极推行大学生导师制,努力为大学生健康成长创造有利条件。
20.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召开全市第十三次中小学德育工作会议,进一步加强全员育人工作,开展班主任专业培训,评选首批“名班主任”;制发《宁波市中小学生命教育指导纲要》;充分挖掘各类德育资源,大力加强学生社会实践和志愿者活动;以提升人文精神为主线,加强中小学生民族精神教育、青春期教育、法制教育等主题教育活动;完善学校与社区、家庭的沟通与合作机制。
21.建立健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长效机制。按照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要求,制订党员学习培训规划,加强党员学习培训;逐步推进党务公开,扩大党内民主、严格党内组织生活;拓展党员联系群众的途径,进一步加强与群众的联系;进一步加强对党建工作的督导检查。
22.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制定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办法,强化廉政谈话制度;稳步推进廉政文化进校园活动,加强反腐败教育;建立健全预防职务犯罪体系,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依法惩治腐败;适当扩大审计范围,对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加强整改跟踪与督查。
23.加强学校领导班子建设。继续实行校长任期目标管理和考核;加大公开选拔校级干部的力度;启动校长易地挂职锻炼;做好“十一五”干部培训的启动工作;在直属学校中公开推荐、选拔一批优秀中青年干部到校级后备干部队伍中来;加大学校中层干部竞聘上岗力度,着力提高干部队伍整体素质。
24.充分发挥各群众团体的作用。强化教代会和校务公开制度,大力推进民主政治建设,依法维护教职工的合法权益;大力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缓解教职工身心压力。抓好共青团基层组织建设,大力推进“教育志愿者服务”工作,深入开展各项主题教育活动。积极主动地做好离退休老干部的服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