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推动东陇海城市发展。利用沿东陇海铁路地区地处新亚欧大陆桥东段的区位优势,加强徐州、连云港、宿迁之间以及与周边地区的联系,加快建设徐州都市圈。突出徐州的交通枢纽和商贸中心的地位,加快新城区建设,打造区域物流中心,增强服务功能。充分发挥连云港的港口功能,推进城市、港口、产业互动发展,重点加快滨海新城建设,加快建成国际性海滨城市。带动沿线中小城市发展,以若干中小城市为节点,加快培育东陇海城市群。强化城镇之间的联系,带动沿东陇海线产业带建设和发展。注重沿线中小城市发展,增强集聚产业和人口的能力,促进小城市发展成为中等城市。

  发展沿海及苏北腹地中心城市。加快盐城、淮安、宿迁等城市建设,提升在区域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盐城要着力强化市区和县(市)城区功能建设,促进产业和人口集聚,重点加快具有建设深水海港条件的县城和镇建设,推动沿海开发。淮安要强化“三淮一体”,加快城市建设,壮大城市实力。宿迁要着力强化城市功能,加强与周边城市的联系,发展特色产业,积极打造生态型、功能型、人居环境优越的湖滨新城。

  壮大县城和重点中心镇。发挥县城和重点中心镇连接城乡的纽带作用,积极承接大城市溢出功能,发展特色经济,提高综合服务能力,为产业和人口集聚提供载体和空间。加快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增强对广大农村地区的公共服务能力,成为规划科学、规模适度、功能健全、环境整洁的县域经济中心和公共服务中心。

  健全城市化发展的体制机制。建立和完善与城市化健康发展相适应的财税、土地管理、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务等制度。深化户籍管理制度、土地使用保护制度等改革,推动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有序转移。建立健全流动人口管理机制。进一步完善城建投融资体制,拓宽社会投资领域,开辟新的投融资渠道。加快市政公用事业改革,加大公共财政对公益性事业投入力度,放开经营性市政公用设施建设和运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积极稳妥地推进行政区划调整。

第七章 区域发展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努力缩小地区差距是江苏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任务。按照不同区域社会成员都享有均等化的公共服务的要求,赋予区域发展新的内涵,形成区域之间协调发展的新格局。

第一节 优化产业布局



  按照全省产业布局的主框架,充分发挥各区域的比较优势,全面推进沿江、沿沪宁线、沿东陇海线、沿海等区域发展,推动产业布局进一步优化,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发展沿江产业带。发展大运输量、大进大出的装备制造、石化、冶金、物流等基础产业集群,注重发展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加快形成重要的基础产业基地和先进制造业的集聚区,规划建设好沿江城镇带和生态旅游带,全力打造沿江内湾型区域开发格局。到2010年,沿江开发区域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4500亿元,占全省的比重达到50%以上。

  提升沿沪宁线产业带发展水平。重点发展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小、附加值高的电子信息产业、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加快产业结构升级,提高产业竞争力,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构筑辐射面广、影响力大的现代服务业高地,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产业带。到2010年,本区域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达到3500亿元左右。

  建设沿东陇海线产业带。依托连云港港口优势和徐州区域性商贸中心的优势,以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加工型产业为主,重点发展资源加工、机械、化工、医药等产业集群,积极发展外向型农业,建设新兴的加工业生产基地和内外贸基地。连云港港口要建成上海和青岛之间最重要的集装箱干线大港。到2010年,沿东陇海线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300亿元以上,占全省的比重上升到8%左右。

  加快开发沿海产业带。重点围绕连云港港、灌河口港口群、滨海港、大丰港、洋口港、吕四港等深水港口的开发建设,充分利用国际资源,重点发展新能源、化工、造船、林纸、物流等临港产业,培育临港产业群。积极发展海洋食品、海产品加工、海洋化工、海洋医药等海洋产业,鼓励、支持和引导沿江地区的产业向资源环境具有比较优势的沿海地区转移,壮大沿海基础产业。开展沿海围海造地建港工程的前期研究,创造条件打造大型产业、人口集聚空间,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极。到2010年,沿海地区生产总值达到4400亿元,占全省的比重为15%左右。

  沿大运河长江以北区域和沿灌河区域,是江苏资源较为独特、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区域。“十一五”期间,要发挥沿大运河、沿灌河的资源优势,推进产业合理开发,重点发展生态产业、观光旅游业及符合环保要求的加工产业,切实保护运河资源,加快构建大运河水系和灌河水系现代内河航运系统,着力形成各具特色的产业集群。

第二节 加强区域分类指导



  按照“提升苏南发展水平,促进苏中快速崛起,发挥苏北后发优势”的分类指导方针,进一步推进区域共同发展。

  加快苏北振兴步伐。坚定不移推进新型工业化,积极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把发达地区资本、技术、人才和管理方面的优势与苏北的资源、成本和政策方面的优势结合起来,着力发展特色经济。利用农业资源优势,进一步做大做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加快发展外向型农业,着力延伸农业产业链和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发挥重要交通枢纽和港口对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带动苏北经济发展。进一步推进产业、财政、科技、劳动力等四项转移,加快农村劳动力就地转向二三产业。继续加大对苏北的支持力度,重点加大对宿迁的扶持,下更大力气帮助宿迁实现突破。改善政府服务,培育市场主体,发展要素市场,高度重视人力资源开发,加快培育经济发展的自主增长机制。

  推动苏中快速崛起。抓住沿江与沿海开发的重大机遇,积极接受国际国内制造业的转移,形成江海联动发展新局面,构筑产业发展的新优势。加快长江过江通道建设,优化整合长江两岸港口资源,推进生产要素的相互融通,促进苏南与苏中联动开发。加强与苏南及上海的区域合作,提升在长三角地区中的地位。努力发挥承南启北的纽带作用,带动苏北地区发展。

  提升苏南国际竞争力。以提高产业竞争力、科技竞争力、环境竞争力为目标,强化苏南发展的先导和带动作用。率先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率先推进体制机制创新,率先实现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强化科技创新和自主品牌建设,推进制造业由加工制造型向自主创新型转变,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提升服务业对制造业发展的支撑作用,推动产业向价值链高端延伸,实现产业发展新突破。积极推动苏南劳动密集型、资源加工型产业向外转移,辐射带动苏中、苏北发展,推进长三角一体化进程,提高区域合作水平。

  壮大县域经济实力。坚持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产业化并举,壮大县域经济的整体实力。加快发展县域工业,着力培育特色产业集群,以工业集中区为主要依托,形成集群化发展。加快城市化进程,有条件的县城向中等城市发展。赋予县级政府更大更多的经济、行政管理权限,实行省直接对县的财政管理体制。加大对经济薄弱县(市)的扶持力度,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第三节 构建空间开发新格局



  注重产业、人口、资源环境三大要素在空间上的合理分布和均衡发展,按照主体功能清晰、发展导向明确、开发秩序规范、各类要素协调的空间秩序,形成合理的空间开发格局。

  明确空间功能分区。根据区域发展定位、不同区域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发展潜力,在苏南、苏中、苏北的区域划分基础上,将全省进一步划分成优化开发区域、重点开发区域、限制开发区域和禁止开发区域。

  --优化开发区域。指国土开发密度已经较高、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开始减弱且建设用地比重较高的区域。沿沪宁线一带为优化开发区域,本区域要以集约发展、提高发展层次为主,着力提高产业的技术水平,降低资源消耗,提高环境准入标准,大量减少污染物排放,优化基础设施结构,增强参与全球竞争的能力,继续成为带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龙头。

  --重点开发区域。指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集聚经济和人口条件较好的区域。沿江地区是江苏经济社会发展条件较好、环境承载能力较大的区域,属重点开发区域,沿东陇海线、沿海、沿运河等区域的大部分地区也属重点开发区域。本区域要以加快发展、壮大规模为主,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合理布局产业,促进产业集群发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推进城市化,增强集聚和辐射功能。

  --限制开发区域。指生态环境脆弱、灾害频发且威胁较大、水资源供给严重不足、环境容量较小的区域和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市、县辖区内的生态环境脆弱区域为限制开发区域。本区域要实行保护优先、适度开发,加强生态环境整治,适度发展特色经济,引导人口有序外迁。

  --禁止开发区域。指依法设立的各类重点自然保护区域。主要是各级自然保护区、世界自然文化遗产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基本农田保护区、矿产资源(开山采石)禁采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矿山公园、地质遗迹保护区,以及坡度大于25度的山地、提供区域居民饮用水源和承担南水北调调水工程的重要河湖水面及缓冲区等。这类区域要依据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划规定实行强制性保护,严禁不符合区域功能定位的开发建设活动。

  表5:部分禁止开发区域

┌──────────────┬────────┬────┬───────────────────┬───┐
│  区域名称        │  地点    │ 面积 │  主要保护对象           │ 级别 │
│              │        │ (公顷)│                   │   │
├──────────────┼────────┼────┼───────────────────┼───┤
│雨花台砂砾石层自然保护区  │南京雨花台区  │  1  │地质剖面               │地市级│
├──────────────┼────────┼────┼───────────────────┼───┤
│高淳固城湖水资源自然保护区 │高淳县     │ 2430 │水产资源及水域生态系统        │ 县级│
├──────────────┼────────┼────┼───────────────────┼───┤
│江苏宜兴龙池省级自然保护区 │宜兴茗岭镇林场 │ 123  │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森林、群落类型   │ 省级│
├──────────────┼────────┼────┼───────────────────┼───┤
│徐州泉山森林自然保护区   │徐州市泉山区  │ 370  │森林及野生动植物           │ 省级│
├──────────────┼────────┼────┼───────────────────┼───┤
│新沂马陵山自然保护区    │新沂王庄镇   │ 689  │森林生态系统及名胜古迹、自然景观   │ 县级│
├──────────────┼────────┼────┼───────────────────┼───┤
│邳州艾山九龙沟自然保护区  │邳州市铁富镇  │ 1390 │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        │ 县级│
├──────────────┼────────┼────┼───────────────────┼───┤
│骆马湖湿地自然保护区    │宿迁市、徐州市 │ 22591 │ 湿地生态系统            │地市级│
├──────────────┼────────┼────┼───────────────────┼───┤
│ 铜山圣人窝自然保护区   │ 铜山县    │ 15330 │森林生态系统             │地市级│
├──────────────┼────────┼────┼───────────────────┼───┤
│溧阳水母山地质遗址保护区  │溧阳市     │  33 │古生物化石              │ 省级│
├──────────────┼────────┼────┼───────────────────┼───┤
│吴县光福自然保护区     │光福、吴中区林场│  61 │北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      │ 省级│
├──────────────┼────────┼────┼───────────────────┼───┤
│江苏东山湖羊资源保护区   │吴县东山镇   │ 6300 │湖羊                 │ 省级│
├──────────────┼────────┼────┼───────────────────┼───┤
│启东长江口(北支)湿地省   │        │    │ 丹顶鹤、白头鹤、白鹳、白鹤等珍稀  │   │
│级自然保护区        │启东市     │ 47734 │                   │ 省级│
│              │        │    │ 鸟类                │   │
├──────────────┼────────┼────┼───────────────────┼───┤
│连云港云台山自然保护区   │宿城、高公岛  │  67 │落叶、阔叶林木体系          │ 省级│
├──────────────┼────────┼────┼───────────────────┼───┤
│金湖向东鸟类保护区     │金湖县戴楼乡  │  4  │白鹭等鸟类              │县级 │
├──────────────┼────────┼────┼───────────────────┼───┤
│涟水黄嘴白鹭自然保护区   │涟水涟城镇   │ 3433 │黄嘴白鹭等鸟类            │ 省级│
├──────────────┼────────┼────┼───────────────────┼───┤
│盱眙铁山寺自然保护区    │盱眙县王店乡  │ 3573 │草獐、天然次生林           │ 县级│
├──────────────┼────────┼────┼───────────────────┼───┤
│洪泽湖北岸湿地自然保护区  │淮阴区西顺河  │ 3700 │生物多样性              │地市级│
├──────────────┼────────┼────┼───────────────────┼───┤
│洪泽湖东部湿地自然保护区  │洪泽县、大堤以西│30000  │濒危珍禽及其栖息地          │地市级│
├──────────────┼────────┼────┼───────────────────┼───┤
│陡湖湿地自然保护区     │盱眙县淮河乡  │  4100│水生动植物、鱼类繁殖地        │地市级│
├──────────────┼────────┼────┼───────────────────┼───┤
│              │高邮湖、宝应  │    │                   │   │
│金湖湿地自然保护区     │        │50910  │湿地生态系统             │地市级│
│              │湖、三河等   │    │                   │   │
├──────────────┼────────┼────┼───────────────────┼───┤
│盐城国家级珍禽自然保护区  │盐城市     │453000 │珍禽及海涂湿地生态系统        │国家级│
├──────────────┼────────┼────┼───────────────────┼───┤
│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大丰林场    │78000  │麋鹿及其生境             │国家级│
├──────────────┼────────┼────┼───────────────────┼───┤
│建湖九龙口自然保护区    │蒋营镇     │ 2335 │古泻湖湿地              │ 县级│
├──────────────┼────────┼────┼───────────────────┼───┤
│东台中华鲟自然保护区    │东台市     │ 1440 │中华鲟等               │ 县级│
├──────────────┼────────┼────┼───────────────────┼───┤
│宝应县运西自然保护区    │宝应县大运河西 │27700  │湿地生态系统             │地市级│
├──────────────┼────────┼────┼───────────────────┼───┤
│江都渌洋湖自然保护区    │江都市昭关镇  │ 1500 │野生动物、森林、湿地         │地市级│
├──────────────┼────────┼────┼───────────────────┼───┤
│高邮渌洋湖自然保护区    │高邮县     │  518 │森林及野生动植物           │ 县级│
├──────────────┼────────┼────┼───────────────────┼───┤
│句容宝华山自然保护区    │句容市     │  133 │森林及野生动植物           │ 省级│
├──────────────┼────────┼────┼───────────────────┼───┤
│镇江豚类省级自然保护区   │镇江市     │  5730│豚类                 │ 省级│
├──────────────┼────────┼────┼───────────────────┼───┤
│泗洪向阳水库珍禽鸟类保护区 │泗洪县     │ 10000 │灰鹤等珍禽水鸟            │ 县级│
├──────────────┼────────┼────┼───────────────────┼───┤
│泗洪洪泽湖湿地自然保护区  │泗洪县     │ 49365 │ 湿地生态系统及大鸨等珍稀濒危鸟类  │ 省级│
├──────────────┼────────┼────┼───────────────────┼───┤
│太湖西山国家地质公园    │苏州市     │ 8300 │地质(界线)剖面、湖蚀地貌       │国家级│
├──────────────┼────────┼────┼───────────────────┼───┤
│江苏六合国家地质公园    │南京市     │ 9200 │火山地貌               │国家级│
├──────────────┼────────┼────┼───────────────────┼───┤
│连云港花果山地质公园    │连云港市    │ 8430 │海蚀地貌               │ 省级│
├──────────────┼────────┼────┼───────────────────┼───┤
│江苏省盱眙象山国家矿山公园 │盱眙县     │ 1000 │第一山、北大山矿业遗址,生态环境治理工│国家级│
│              │        │    │程遗址                │   │
└──────────────┴────────┴────┴───────────────────┴───┘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