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条 学校建立卫生保障制度,向学生提供的食品、饮用水应当符合国家卫生标准。
学校要按照《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加强传染病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防治。
第三十六条 学校为学生提供住宿的,应当制定住宿管理制度,配备教师或管理人员专门负责管理学生宿舍,保障学生的住宿安全。
第三十七条 教职员工和临时工作人员患有精神疾病、传染性疾病或者有其他情形可能影响学校安全的,主管部门和学校可以采取调整工作岗位、离岗治疗等必要的安全措施。市、县(区)教育、卫生部门要在每年秋季开学前对学校教职员工和临时工作人员进行体检。
第四章 学校环境安全管理
第三十八条 市、县(市、区)政府应当建立教育、公安、消防、文化、卫生、环保、工商、建设、城管、房管等有关部门和单位负责人参加的学校安全管理协作机制。
第三十九条 学校周边区域建设、设置有毒、有害、易燃、易爆或者其他危险品以及高压电设施设备,应当按照国家规定与学校保持安全距离。学校周边区域废水、废气、工业固体废弃物、各类噪声、放射性物质等污染物的排放应当符合国家标准。
第四十条 学校区域以及学校周边区域的山体、水流对学校建筑物、活动场所、通道等存在安全隐患的,规划、国土或者水利主管部门应当进行定期测评,并根据测评结果向有关部门或者学校发出禁止使用、通行或者限期整改、设置防护设施的通知,有关部门或者学校应当按照通知设置有效的防护设施,并相应设置禁用或者禁行、禁止靠近等警示标志。
第四十一条 学校周边区域不得设立网吧、电子游戏场所。
学校周边设立的营业性歌舞厅等文化娱乐设施应当符合有关规定,不得干扰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
第四十二条 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应当在学校附近设立学校标志,并在学校门前路段设置相关道路交通标志、标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