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粮食加工业发展的意见[失效]

  (四)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延伸产业链条。瞄准国内外科技前沿,应用高新技术,推进粮食加工向深度和广度开发。玉米向医药、能源、化工等领域延伸;大豆向保健、医药、化工等领域延伸;水稻向精细食品、医药、保健、能源等领域延伸;马铃薯向变性淀粉、快餐食品等领域延伸;杂粮向精品、饮品、复合食品等领域延伸。加大科研开发力度。粮食加工龙头企业,特别是省级粮食加工龙头企业要加大科研投入,加强科研队伍建设,提高自主研发与联合研发的能力,不断开发新产品,推进产品更新换代。加快引进先进技术和关键设备。粮食加工龙头企业要追踪国际先进加工技术的发展趋势,加快引进先进技术、工艺和设备,改变传统的粮食加工方式,由初加工向精深加工方向发展,增强粮食加工产品市场竞争力。省级以上粮食加工龙头企业要起到带头作用。加强科技和管理人才的培养。牢固树立科技创新意识,加强企业科技和管理培训,学习外地成功经验,增强员工吸纳和应用高新技术能力,努力造就科技和管理人才队伍,特别是加快造就企业家队伍,全面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2007年,全省粮食精深加工占加工总量的比重由2004年的15%左右提高到35%左右;到2010年提高到50%左右。
  (五)积极培育推广优良品种,加快原料基地建设。要根据粮食加工企业发展需要,切实组织好原料生产。围绕粮食加工业需求,培育和推广优质专用品种。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培育和发展优质粮食品种。小麦重点推广适应加工需求、抗逆性强的优质专用品种;大豆重点推广高油、高蛋白和双高品种以及菜豆和芽豆等;玉米要以确保成熟脱水为前提,重点推广高淀粉的优良品种;水稻重点推广口感好、营养丰富的优良品种;马铃薯重点推广高淀粉的优良品种;不断扩大绿色粮食生产面积,扩大绿色粮食加工产品规模。加快粮食加工企业专用品种原料生产。推行“公司+协会+农户”的模式,重点发挥农机合作公司的作用,把加工企业、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和农户有效联结起来,坚持标准化生产,加大投入、提供服务、连片种植、规模经营,提高单位资源的产出能力,提高专用品种原料的保障能力。龙头企业与基地要形成稳定有效的利益关系。逐步建立保护价收购、优质优价、风险共担等机制。“订单农业”要严格按合同组织生产,提高合同的履约率。积极培育中介组织,大力发展专业协会和农产品行业协会,通过定向投入、定向服务、订单收购等方式,把分散的粮食生产者联结起来,形成“小规模、大群体”的格局,实现企业与农户双赢。2007年,全省粮食加工专用品种率要由2004年的25%提高到60%以上,标准化种植面积由60%提高到90%以上;到2010年,全省粮食加工专用品种率达到80%左右,标准化种植面积达到95%以上。


第 [1] [2] [3] [4] 页 共[5]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