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政府工作的特点来看,可以概括为“四抓四促”,即“抓保障促发展、抓调整促转变、抓改革促活力、抓统筹促和谐”:
(一)抓保障促发展,着力防止经济出现大的起落。围绕防止经济出现大的起落的目标要求,针对去年一季度出现的生产、效益、投资“三回落”以及要素制约比较突出等问题,先后召开县(市)、区长会议和城建重点工程建设现场会,及时研究对策措施,千方百计缓解要素瓶颈制约,努力保持经济的持续快速平稳增长。在投资方面,我们通过围绕批准抓前期、围绕批准抓结构调整、围绕保障抓服务、围绕项目推进抓环境、围绕大局抓协作、抓配合、围绕以民引外和以外引外抓引资选资等多方面举措,确保了投资的合理增长,预计投资增长25%,增幅比全省平均水平高10个百分点,有力地拉动了全市经济的平稳增长。在出口方面,进一步加快重点区域开发开放,设立慈溪出口加工区,推进“区港联动”,深化电子口岸建设以及发展加工贸易,推进“品牌兴贸”,优化外贸结构,使出口保持了快速增长的态势,预计外贸进出口和自营出口额分别增长27.5%和32%,在15个副省级城市中继续保持领先。在消费方面,积极适应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出台政策措施推进消费服务业发展,大力改善消费环境,扩大城乡公共服务消费,引导消费结构从基本型消费转向以教育、通讯、汽车、文娱等为主的服务型消费,组织举办了75场展会,预计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4%。
(二)抓调整促转变,着力推进经济发展模式转换。去年我们始终坚持把优化结构作为转变增长方式、保持经济快速平稳增长的中心任务,按照产业联动发展的思路,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推动发展模式转换。在工业方面,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推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出台工业经济“1+7”政策,明确了工业结构调整的目标方向和扶持政策。预计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24%。国家级品牌企业数量增加,去年我市荣膺“中国品牌之都”称号。在服务业方面,开展物流、会展等八大重点服务业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先后召开专题会议对旅游、商贸流通发展等作出具体部署,第三产业增速加快,预计全年服务业增长14.5%,高于生产总值增幅1.5个百分点。制定和实施海洋经济建设规划纲要,加快港口服务业发展,提升港口城市的服务功能,全年港口货物吞吐量2.7亿吨,集装箱520万标箱,分别增长20%和30%。在抓依法促调整方面,充分利用法律、政策、行政等手段,通过规划、要素供应等手段促调整,有保有压,不该上的项目坚决不让上;通过环保、安全生产的行政执法促调整,对污染重、有重大安全隐患的企业,加大行政处罚力度,推动企业设备更新、技术改造和整改,提高产业发展层次,全市工业结构调整迈出实质性步伐。
(三)抓改革促活力,着力创新发展的机制体制。经济结构的调整、发展模式的转换,必然要求政府管理职能进行相应的调整和转变,去年我们在深化改革,再创发展的体制机制新优势上取得了新的进展。在行政管理体制方面,顺利实施了新一轮机构改革,理顺国有资产、食品药品、安全生产、文广出版等监管体制,新的公共管理体制和服务体系初步建成。同时调整完善规划、国土和财税管理体制,实现了垂直管理。加快生产经营服务型事业单位转企改制,组建原水集团,加大供水、公交等垄断性、公用性行业改革力度。建立新型的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切实提高政府的行政效率。在规划引导方面,以编制“十一五”规划为重点,编制了象山港区域发展规划、水资源总体利用规划等,同时延伸到一些分区和专项规划,包括江东区的规划、东部新城规划、城区医疗卫生设施专项规划、商业专项规划等,以抓规划来促进统筹发展和科学发展。在构建服务型科教体系方面,召开了全市科技教育大会,明确了发展服务型的教育科技的目标,理清了发展思路,统筹科技创新、教育创新和体制创新,坚持走联动发展之路,克服科技与教育、科技教育与经济发展“两张皮”问题。在卫生改革与发展方面,通过深入调研、召开各种形式座谈会,初步理清了卫生事业发展思路,召开了全市卫生改革与发展大会,制定出台了相关政策文件,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卫生事业发展目标。在培育市场主体方面,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出台实施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办法和企业投资项目核准备案暂行办法,加强了政府投资的监管。积极推动国有企业股权分置改革,努力化解天一证券风险。改善民营经济发展环境,完善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推动民营经济新飞跃。
第 [1] [2] [3] [4] [5] [6] [7] 页 共[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