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总体目标
“十一五”期间,突出抓好对全省经济发展有重大影响的支柱产业、优势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出口创汇产品,形成一批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名牌产品。经过全省上下5年的努力,力争名牌战略实施工作达到以下目标:(一)每年争创4-5个中国名牌产品,中国名牌产品的数量达到30个,巩固和发展吉林省名牌产品400个左右,争创省部级优质工程20个,培育和形成吉林省服务名牌50个,开发具有区域特色品牌产品100个。(二)名牌产品的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中国名牌和吉林省名牌产品销售收入实现2000亿元、出口额达到15亿美元,品牌经济规模不断发展壮大。(三)发展壮大一批名牌产品生产企业,促进形成年销售收入超过10亿元的大企业及企业集团35户,年利润超过500万元的中小企业200户。
三、主要任务
(一)巩固传统产业,发展优势产业。按照做大做强汽车、石化、农产品加工三大支柱产业,加快发展医药、光电子信息等高新技术产业,改造提升装备、冶金、建材、轻纺等传统产业的总体思路,以重点骨干企业和行业主导产品为龙头,着力推进名牌战略的深入实施,在培育和发展名牌个体的同时,加快形成具有区域和行业优势的品牌群体,进而依托品牌效应扩张企业规模和产品市场份额,提升产业整体素质和市场竞争力。
(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把科技优势转化为品牌优势。积极跟踪推广光电子信息、软件、新型材料等高新技术领域的国际国内标准,抢占新一轮市场竞争的制高点,引导高新技术企业大力实施重点技改计划和新产品开发计划,围绕新材料、光机电一体化、精细化工、电子信息、生物工程、高效节能、现代农业等高新技术领域,开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科技含量高、适应市场需求的名牌产品,壮大一批新的高新技术企业,把科技优势转化为品牌优势。
(三)注重开发区域特色品牌,努力打造服务名牌。结合实施原产地域产品保护制度,加快区域特色产品环境条件及生产、加工、包装等方面标准的制(修)订步伐,推进区域特色产品的科学生产和合理开发,保证传统优势产品的鲜明地域特点和质量特色,巩固和开发一批具有较高声誉、竞争力和区域特色的产品。积极引导服务行业推行集团化、网络化、品牌化等先进的经营理念,深入贯彻实施GB/T19004《质量管理体系业绩改进指南》,完善服务质量投诉网络和问责制度,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明显提高,加快形成和发展一批服务业名牌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