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打击防范水平进一步提升。全市可防性案件发案总量2005年比2004年下降3%以上,2006年比2005年下降5%以上,2007年比2006年下降8%以上;全部案件破案率年均提高3个百分点,八类案件破案率达到85%以上,其中杀人案件破案率达到90%以上,一次杀死3人以上的案件全部破获,公安部、省公安厅挂牌督办的黑恶势力案件破案率达100%;现行作案违法犯罪人员被巡逻民警现场抓获率达到20%以上;2005年无刑事案件社区(村)达到30%以上,2006年达到35%以上,2007年达到40%以上。
(三)科技防范水平全面提高。2005年全市老小区科技防范率达到30%以上,2006年达到50%以上,2007年达到80%以上;2005年科技防范单位达到50%以上,2006年达到70%以上,2007年达到100%;2005年科技防范镇(街道)、村(社区)分别达到40%和30%以上,2006年分别达到60%和50%以上,2007年分别达到90%和80%以上;技防一条街建成率2005年达到60%以上,2006年达到80%以上,2007年达到100%。
(四)人民群众安全感逐年增强。2005年人民群众对社会治安的满意率达到90%以上,2006年达到92%以上,2007年达到95%以上。
三、工作重点
(一)加强社区防控网络建设。公安机关按照辖区人口、自然环境、治安状况划分社区,在社区内配备足够的民警、保安人员和必要的装备。各级政府要帮助社区解决办公用房、经费,发动社区离退休党员干部、治安积极分子参与治安防范、调解民事纠纷等工作。治保组织与干警实行一体化值班巡逻,对封闭式小区的物业管理机构加强治安防控指导、检查,让其发挥作用。各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机构要在镇村、社区、企事业单位、机关学校中继续开展创建安全文明小区、安全文明单位活动,积极开展创建无刑事案件社区(村)活动。社区(村)之间要开展竞赛活动,对案件高发的社区(村)实行警示制度。加强对高危人群、流动人口、特种行业、娱乐场所的管理。组织沿街个体经营户联合招聘保安人员巡逻执勤。继续组织群防群治,研究探索新形势下的群防群治模式。
(二)加强街面、道路的巡逻防控网络建设。一是强化公安指挥系统的建设。各地公安机关要加大指挥系统的科技投入,改革现有的警务机制,在110、122、119三台合一后,充分利用CK区域报警系统、GPS移动目标监控系统、大屏幕显示、交通信号控制、道路监控系统,有效处置各种突发事件和案件。指挥中心要实行二十四小时指挥长负责制,指挥长拥有先期处置权。指挥中心每月要对全市警情进行汇总研判,科学调整警力的投向和投量。二是屯警街面,实行网格化巡逻。警力下沉,充实一线,实行网格化布警巡逻。各级政府要出资招聘保安人员参与巡逻。巡逻方式为步巡、自行车巡、摩托车巡、汽车巡相结合24小时不间断。三是发挥我市“双拥”工作优势,积极开展军警民联合巡逻、安全营区创建等活动。四是加强主城区的巡逻防控。主城区采取在110指挥中心统一指挥下的不分区域的网络化巡逻方式。市区主干道由市交巡警支队负责。军警民巡逻队负责市区部分主干道的重点路段、重点时段的街面巡逻,市区各交巡警大队担负所辖各路段的治安巡逻。市区次干道的巡逻任务由市区的37个派出所承担。市政府出资聘用的保安人员分配到37个派出所和交巡警机动大队协助公安民警巡逻处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