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加快体制创新,建立健全科学先进的城市管理架构
(一)完善四级城管网络,强化社区管理在城市管理中的支撑作用。在深圳市、区、街、社区四级城管网络中,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城市管理工作的重点和难点越来越集中在街道、社区等基层辖区。基层辖区管理是否到位对提升全市的城市管理水平有着直接的影响。针对这一特点,充分发挥街道办事处、社区工作站等基层单位在城管工作中的支撑作用是我市城管工作的关键之所在。要赋予社区工作站城市管理事权,真正实现重心下移。通过城市管理进社区,搭起一座实实在在的“民心桥”,与居民实现“零距离”接触,使政府的触角细密地伸到居民中间,居民身边的“琐事”及时成为政府案头的大事,使问题得到迅速解决;要充实社区城市管理力量,配足相应的管理人员;要在社区管理的资金投入上,按照“费随事转”的原则,凡属政府事权范围内的事项由政府投入,并由各区政府纳入年度财政计划;要建立社区环境管理社会化的工作机制,逐步推进“城中村”和特区外原自然村的物业化管理;要实行严格的绩效考评,各社区工作站、街道办事处要逐级向上签订辖区环境管理责任书,结合责任风暴、治庸计划等行动,实行严格的量化考评。
(二)建立健全多种形式的城市管理投入机制。市、区财政部门要根据城管业务量的逐年增加,按一定比例,逐年增加城市维护费。各区财政部门要逐步提高市政道路清扫保洁外包单价,以达到符合深圳实际的水平。对“城中村”和社区环境整治,要采取政府、“城中村”集体经济组织(股份合作公司)、产权单位“三个一点”的办法解决整治资金问题。要尽快实施垃圾处理收费制度,加快垃圾处理、污水处理等行业的社会化和产业化进程。
(三)强化抓手,推动全局。市城市管理部门要继续强化对全市城管工作的宏观协调、检查和指导,要继续深入开展市容环境辖区管理量化考评,鹏城市容环卫杯、优秀城市美容师竞赛,城管行政执法责任制考核,星级公园创建等专项活动,形成各种形式的有力抓手,调动全社会参与城管的积极性,形成全社会共抓城市管理的合力。
(四)开设绿色通道,加快中小型环境卫生设施建设。规划、国土、建设等职能部门要开设中小型环境卫生设施选址、报建的绿色通道,提高审批效率,加快建设速度,按照规划要求完成现代化垃圾转运站的建设任务,实现垃圾收运方式的彻底变革;建成全市完善的生活垃圾、粪渣、厨余、病死禽畜的无害化处理系统,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
四、整合管理资源,强化部门协作,实现城市动态管理的规范与长效机制
(一)强化后续管理,巩固整治成果。近年来开展的“净畅宁工程”、“梳理行动”、“清无”、“查违”等专项整治行动取得了很大成效,城市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各职能部门要继续各负其责,各司其职,巩固和发展专项整治行动成果,建立和完善长效管理机制。各街道办事处要严格遏制辖区内乱搭建的回潮,要通过巡查、有奖举报等措施,对乱搭建发现一处整治一处,对整治不力的街道办事处要摘去“整治乱搭建达标辖区”的牌子。要采取各种措施严防无证无照经营回潮,城调部门要建立例行的无证无照经营调查统计制度,定期公布各辖区无证无照经营情况,以量化的形式显示“清无”结果,建立“清无”工作的长效机制。
(二)建立长效机制,解决城市顽症。乱摆卖、乱涂写、超线经营、卫生死角、乱排污水等是城市管理中的顽症,必须大力整治。特别要认真解决好铁路、公路沿线,建筑工地、待建地、预留地,集贸市场,部分河道、水域等部位环境脏乱差的问题,并形成制度实现管理长效化。各区、街道办事处、社区一定要高度重视辖区内街小巷的卫生管理问题,切实做到政府财政补贴、卫生费收取使用、卫生专业承包、卫生检查监督、管理绩效评估五个到位。到2006年底,我市内街小巷脏乱差的问题要得到彻底改观。对于乱张贴、乱涂写等顽症,在加强执法查处、探索社会化承包管理的同时,要积极开发利用抗涂写涂料、电话追呼系统、强力喷除设备等技术手段来予以根治。市水务、环保等职能部门,要加大对水环境治理与保护的力度,要严格实行排水许可制度和排污许可制度,开展污水地下管网梳理行动,全面整治污水错接乱排,实现正本清源;要加大执法力度,严惩违法排污和污染水源的行为。到2010年,全市污水收集处理率要达到75%以上,其中特区内达90%以上,特区外达60%以上。
(三)强化城市空间环境管理,清除城市视觉污染。城市空间是城市环境的有机组成部分,要采取严厉措施,解决乱设户外广告、乱拉架空管线等问题。对于户外广告设置,要进一步理顺管理关系,各相关职能部门要切实担负起户外广告设置管理的重责,坚决清除违法设置的户外广告。对于城市架空管线,电力、电信、有线电视等部门一定要高度重视,对有碍观瞻的架空管线一定要整改下埋。与此同时,还要积极探讨利用市场化手段管理好人行地下隧道等城市地下空间的新路子。要通过对城市空间环境的强化管理,清除城市视觉污染。
五、精心构建“动感绿都”,全力打造“公园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