③加大对农村卫生的帮扶力度。贯彻落实城市卫生技术人员晋升高级专业技术资格前到农村医疗卫生单位工作的制度,通过定期轮换、巡回医疗服务等方式,加强对受援医疗卫生机构的人员培养和学科建设,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不断提高受援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
进一步贯彻落实部分三级医院对口支援山区医院制度。支援医院要落实相应的项目,加强对受援单位的建设。通过选派有经验的管理人员和卫生技术人员到受援单位兼职、讲学、技术指导和技术协作;通过接受受援单位人员进修学习,免收进修费等形式,提高受援单位的综合防治能力和水平。
④提高现有农村卫生人员的学历层次。根据我省农村卫生技术队伍现状,利用我省现有的教学资源,委托高等医学院校和普通卫生中专学校承办,开设成人本科、专科层次教育。本科、专科层次教育面向具有中职以上学历,并已取得相应执业资格的在职卫生技术人员。中职层次教育主要面向已取得乡村医生、个体医生上岗证、接生员证的在职在岗农村基层卫生技术人员。办学以业余学习为主。考试合格者发给毕业证书,作为参加执业资格考试的学历依据。
(2)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才建设
各地应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参照本地综合性医院的工资水平,合理核定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资总额,搞活内部分配,吸引优秀卫生技术人员进社区工作。执行药品“收支两条线”政策中用于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资金,部分可用于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卫生技术人员的补助。对社区卫生服务中的延伸性服务收入由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分配。
推进社区卫生技术人员的上岗培训,加强全科医师的规范化教育培训,所需费用由地方财政、用人单位和个人合理负担,加快正规化全科医师和社区护士队伍的建设步伐。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员申报评审高级专业技术资格,参照县以下人员评审资格条件。
鼓励大、中型医疗机构的卫生技术人员向社区流动。大、中型医疗机构可根据社区卫生服务需要,安排本单位的卫生技术人员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或利用业余时间作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挂牌医生、护士,为居民提供服务。
5、“卫生管理人才工程”
(1)开展卫生管理干部岗位培养
卫生管理人才是卫生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管理人员的素质高低,关系到卫生事业的盛衰成败。卫生管理干部岗位培养的主要对象是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医疗卫生机构现任和后备领导干部,培养的重点是卫生行政部门管理干部、医院管理干部、公共卫生管理干部、社区卫生管理干部、乡镇卫生院管理干部五类人员。
卫生行政部门管理干部的培养以思想政治教育和党性教育为重点,以培养造就高素质的卫生行政干部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紧紧围绕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大局,加强卫生政策法规、先进管理知识的学习,提高卫生行政部门管理干部的政策理论水平和领导水平。建立干部培养与选拔使用相结合的制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