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扩大农业对外开放。全面实施海峡两岸(福建)农业合作试验区发展规划,加快推进海峡两岸(三明)林业合作实验区建设,加快建设台湾农产品贸易的物流集散基地、台湾农业外移的吸纳基地、台湾农民再创业基地、农产品加工出口基地,构筑两岸人员、科教、信息、人力资源交流平台,加快台湾优良种子种苗的引进繁育和示范推广。发展和壮大一批农产品出口生产基地、重点产业、重点企业和拳头产品,培育一批拥有自营进出口权的农业企业。
6.加快发展循环农业。大力开发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农业技术,加强对资源开采、消耗、回收、利用以及社会消费等环节的监控与治理。大力推广“畜一沼一果”、“畜一沼一菜”、“四位一体”大棚等循环农业模式。开展“一池三改”沼气工程建设,今年完成4万口改造任务。积极发展节地、节水、节肥、节药、节种的节约型农业。
(二)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1.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稳定粮食播种面积,继续实施粮食“良种工程”和粮食丰产科技工程,提高粮食单产,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全省粮食自给率保持在50%以上。落实国家扶持粮农生产的各项措施,完善种粮直补、良种补贴、保护价收购等政策。继续落实好省市县三级粮食风险基金制度,完善省级粮食储备库建设,确保粮食安全。
2.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支持乡镇企业加快结构调整、技术改造和体制创新,重点发展资源加工型、劳动密集型、科技应用型工业企业和服务业等非农产业。以县城和建制镇为重点,从财政、金融、税收和公共品投入等方面支持小城镇发展,着力培育支柱产业,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引导企业和要素积聚,发展壮大县域经济。
3.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加快农村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引导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就地就近有序转移,力争今年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40万人以上。创新劳务对接机制,建立健全城乡就业公共服务网,免费为外出农民工提供就业咨询与服务。推动劳务派遣工作向农村延伸。切实改善农民工进城就业环境,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严格执行最低工资制度,建立工资保障金制度。,探索建立适合务工农民特点的大病医疗保障、工伤保险和养老保险办法。认真解决农民工子女就学问题。
4.加大扶贫开发力度。按照扶贫政策不变、扶持力度不减、扶贫地点滚动调整的原则,继续采取资金捆绑、干部驻村、部门挂钩的办法,继续实施扶贫开发整村推进计划,进一步开展各种行之有效的扶贫济困活动。继续组织实施“造福工程”,今年拟完成2万人搬迁任务。采取产业扶贫、小额信贷等到村到户帮扶措施,促进低收入农户脱贫致富。
(三)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
1.加强农田基本建设。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加大土地整理力度,捆绑使用国土资源部门和农业综合开发部门资金,今年完成土地整理30万亩,确保耕地占补平衡。加大土地治理和中低产田改造力度,大力实施沃土培肥、耕地修复工程,重点建设标准农田6万亩,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实施年十万亩旱片整治工程,推进百个重点旱片整治。加强耕地质量保护,在20个县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300万亩以上。相关部门要配合烟草部门做好烟田改造、整理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