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完善再生金属回收、加工、利用体系。以废钢铁、废有色金属、废轮胎、废旧家电及电子产品回收利用为重点,推进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推进生活垃圾和污泥资源化利用。到2010年,主要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率达到65%以上,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回收率达到60%。
(四)开展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推行农资节约。优化畜禽养殖布局,加强集约化养殖场、畜牧小区污染综合整治。对未建大中型沼气工程的规模化畜禽养殖场,要统筹规划,分期分批加以改造和治理;对新建畜禽养殖场要严格执行环保配套设施与畜禽养殖场建设同时规划、同时设计、同时建设制度。发展“北方农村能源生态模式”等农村户用沼气工程,到2010年,要推广15万户。推广秸秆还田技术,积极开展秸秆气化等综合利用,扩大机械化保护性耕作示范区域,鼓励发展有机肥,推行生物技术开发和应用,推广农膜回收技术。提高农业投入品利用率。到2010年,测土配方施肥推广应用面积达到100%,提高肥料利用率10个百分点;农药使用量比2004年减少10%,农药利用率达到40%以上;推广良种良法,实施精量播种,良种覆盖率达98%以上。
八、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一)构建循环经济社会发展框架。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致力于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形成有利于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生产模式和生活方式。在资源开采、资源消耗、废弃物产生、再生资源产生、社会消费5个关键环节加大力度,加强源头控制,最大限度地降低资源消耗,减少初次资源的开采,努力实现区域内资源、能源利用效率最大化,污染物排放量最小化。到2010年,初步建成企业内部小循环、工业园区的中循环和社会资源大循环三个层面的框架。
(二)发展资源节约型产业。加大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坚决淘汰高能耗、高污染的设备和产品,重点发展资源、能源消耗低、附加值高的电子信息、生物工程、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着力提升关键环节的生产技术水平。充分发挥产业关联效能,在冶金、石油化工、煤炭、电力行业构建循环经济发展产业链条。
(三)全面推行清洁生产。支持通过清洁生产审核的企业实施中高费项目,开展创建100户清洁生产示范企业活动。到2010年,全省石化、冶金、机械、煤炭、电力、轻工、建材等重点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行业基本实现清洁生产,重点行业、企业单位产品物耗、能耗和水耗达到国内同行业先进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