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将林果业培训工作纳入自治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计划,依据各地农村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的开展,坚持全面统筹的原则。
(四)因地制宜,根据生产需要,围绕市场需求,重点面向果农开展培训,培训工作要坚持通俗易懂、突出推广普及适用、实效技术的原则。
(五)整合林果业技术力量,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上下齐动,因时、因地、因需大规模开展培训。坚持对果农和地、县、乡三级技术人员、管理人员采取分类指导、分级培训的原则。
二、培训工作的目标和任务
(一)总的目标和任务
通过组建专门的培训工作管理机构,引入市场机制,加强培训队伍建设,建立成熟的培训模式,进行多层面、全方位、不间断的培训,使基层技术和管理人员以及党政领导干部切实增强科技意识,提高管理能力和技术水平,成为林果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内行,最终实现广大果农不仅喜欢果树,而且会管理果树,还能经营好果树的培训目标。
各地、州、市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年度培训计划和中长期培训规划,像抓棉花产业发展一样,使林果业培训工作长期化、制度化、规模化。保证林果业主产区每县(市)有一名林果高级技术人员,每千亩林果基地有一名中级技术人员,每百亩林果基地有一名初级技术人员,村村都有农民技术员,户户都有技术能手。到“十一五”末,全区林果产区县(市)初步建成技术推广和生产经营信息网络服务体系。
先期利用3年时间(2006—2008年),在全区完成100万林果业生产技术能手和30万林果业生产农民技术员的培训任务;对林果业产区地、县、乡三级技术和管理人员全部培训一遍;依托高等院校,有重点地培养一批高级林果业技术、管理和经营人才;林果业主产区县、乡、村三级技术示范、推广、培训基地以及林果业生产经营信息网络初步建立。在认真总结三年培训工作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建立起具有新疆特色的林果业劳动者培训长效机制,长期大规模开展技术培训工作。
(二)具体目标和任务
2006—2008年,喀什地区培训技术能手35万人,农民技术员10万人;和田地区培训技术能手20万人,农民技术员7万人;阿克苏地区培训技术能手20万人,农民技术员5万人;克州培训技术能手3万人,农民技术员1万人;巴州培训技术能手10万人,农民技术员2万人;吐鲁番地区培训技术能手6万人,农民技术员2万人;哈密地区、伊犁州、昌吉州等其他地州培训技术能手9万人,农民技术员3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