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2006年武汉市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方案

  (三)推进食品安全“三级网络”建设

  2006年,各区人民政府要抓紧完善街(乡、镇)食品安全协调机构,并在每个社区(村)聘请食品安全监督信息员。建立健全食品安全“三级网络”,使全市食品安全管理工作做到活动有内容,工作有标准,管理有制度,经费有保障。要总结推广江岸区食品安全监菅“三级网络”建设及江汉区“网格化”管理的经验,实现全市中心城区食品安全“三缎网络”建设覆盖面达到lOO%、远城区达到80%的年度目标。

  (四)深八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

  各区人民政府、市食品安垒委员会各成员单位要针对我市食品安全工作存在的薄弱环节,扎实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活动。通过专项整治,规范一批存在质量安全问题的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关闭一批不具备质量安全条件的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取缔无证违法生产加工食品企业,扶持一批产品质量稳定的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要以粮、肉、蔬菜、水果、酱腌菜、乳制品、豆制品、水产品、肉制品、粮食制品、儿童食品等1I类产品为重点品种,以小餐饮店、大排档、酒楼饭店、集体食堂、学校周边小饭桌、农村100人以上宴席 等6种群体性进餐点为重点对象,以易发生食品制假售假行为的农村、偏远地区、城郊结合部为重点区域,以食品源头污染治理、生产加工、流通、消费的监管为重点环节,采取强有力措施开展食品安全整顿规范工作,加大对食品制假售假违法犯罪案件和违法犯罪分子惩处力度,进一步净化全市食品市场,确保人民群众饮食安全。

  (五)严格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

  强化农产品源头污染控制,稳步提高初级农产品质量。加大农业标准化实施力度,推广使用高教低残留农业投入品,降低农业源头污染,综合治理农业生态环境。加强对食品生产加工的监管, 切实加强对小麦粉和肉制品等15类食品生产许可证发证后的跟踪监管力度,进一步做好糖果制品等13类食品生产许可的发证工作。加大食品质量市场监督抽查工作力度,严禁用非食品原料生产加工食品,把食品安全整治措施落实到每个企业。在食品生产、 流通、消费环节,全面推进食品质量进货检验验收、索证索票、购销台帐和质量承诺制度的落实,实行“场厂挂钩”、“场地挂钩”协议准入。开展食物中毒防治工作,做好重大节日、重大活动期间的食品卫生监督保障工作。

  各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应严格食品市场准入制度,强化对重点食品定期进行质量监督抽查和强制检验工作,督促食品生产加工企业主动召回已销售的不合格食品,及时消除食品安全隐患。对在市场抽查和检验中发现的影响或危及人体健康的不合格食品,要坚决清除出市场,查清生产源头及进货渠道,并追究相关单位和人员的责任。要严格执行入境食品检验检疫制度,切实加强对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的日常巡查工作,建立食品市场暗访制度。对食品生产加工、经营企业的卫生许可证、营业执照、生产许可证的发放必须严格标准,对不符合发证条件的一律不予发证;对降低条件生产加工、经营食品的持证单位要责令其及时整改,整改不到位的予以吊证处理。


第 [1] [2] [3] 页 共[4]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