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山东省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的通知

  充分发挥各级科教领导小组的作用,建立健全科学决策机制和程序,建立部门、地方之间统筹配置科技资源的协调机制。发挥科技政策咨询委员会和相应的科技政策研究组织的作用,提高科技创新政策的科学性和前瞻性。
  (二)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
  1.坚持科技人才培养与引进并重,建设合理的人才梯队
  加强院士队伍建设。重点资助和培养具有深厚学术基础、学科方向明确、梯队构成合理、在国内外同行中有广泛影响、具有战略思维能力,有望成为两院院士的学科带头人。完善院士引进聘用的政策,支持院士以各种方式为我省服务。
  加强博士、博士后队伍建设。把博士、博士后队伍建设作为我省实施人才强省战略的重点任务来抓,加强政策和资金扶持,扩大现有博士点高学历人才的培养规模。调整学科和专业结构,重点支持有条件申报博士点的新兴学科。大力建设博士后流动站、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扩大进站人员规模并不断提高水平。
  实施“泰山学者”系列工程和“新世纪人才工程”,发挥山东省中青年科学家科研奖励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的作用,实行人才和项目并重,培养造就具有创新能力的高水平学术团队,提升专业技术人才的创新能力,支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或在科技成果转化、产业化过程中发挥重大作用的科技人才和项目。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
  实施境内外人才引进工程。鼓励企事业单位采取咨询、讲学、兼职、短期聘用、技术承包、技术入股、技贸结合、人才租赁、在境内外人才密集地设立研发机构等方式引进国内外人才和智力。
  加强留学人员创业基地建设,不断完善政策措施,加大投入支持力度,不失时机地引进高水平国外留学人才来我省创业。积极开展高层次人才出境培训工作,逐步加大支持力度。
  2.坚持政府宏观引导与市场调节相结合,激发人才的创造活力
  建立科学的人才评价和使用机制。完善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科学化、社会化的人才评价机制。推行聘用制和岗位管理制,实行因事设岗、按岗聘用、公开竞争、合同管理。逐步推进职称评审的社会化,完善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继续实施山东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选拔,对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实行跟踪考核,动态管理。
  建立完善人才市场体系。破除人才流动中的城乡、区域、部门、行业、身份、所有制限制,实行单位自主择人、人才自主择业,实现人才无障碍流动。鼓励和支持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才在完成本职工作、不侵害原单位合法权益的前提下,通过参与项目研发、技术入股、科技咨询、技术服务等多种方式,在不同地区、不同企事业单位兼职兼薪。
  建立健全人才分配和激励机制。落实知识、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相关政策,实行“一流人才,一流报酬”,使人才的收入和社会地位符合其劳动创造的价值和贡献。深化科技成果奖励制度改革,建立科学的成果评价体系,规范完善科技奖励评审机制。加快建立科研单位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制度,为人才提供社会保障。
  (三)建立多元化投融资体系,切实加大科技投入
  1.依法确保政府科技投入持续增长
  认真落实国家和省关于科技投入的法规和政策,确保政府科技投入的增长明显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在执行过程中出现总体超收而科技支出总额增幅未能超出经常性财政收入实际增长水平时,于下一年度适当安排追加科技支出,逐步提高财政性科技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依法增加科普投入,支持公益事业的持续发展。
  整合优化各类科技资金结构,合理界定各级政府科技投入重点。切实保障重大科技工程的顺利实施,将重大高新技术的研发与产业化、企业技术创新、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社会可持续发展、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等方面的科技专项资金纳入省财政预算,形成稳定的财政资金投入渠道。
  2.鼓励企业加大自主创新的投入激励企业增加投入开展技术创新和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与再创新。引导和支持大型骨干企业加大对战略性关键技术和重大装备的研究开发投入,建立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技术创新平台。
  制定税收政策激励企业加大自主创新的投入。加大对企业自主创新投入的所得税前抵扣力度,鼓励企业依法依规加速研究开发仪器设备折旧,用好国家出台的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税收政策,支持企业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
  3.引导全社会加大对科技的投入
  建立激励自主创新的政府采购制度。加快发展创业风险投资事业,鼓励设立创业风险投资引导基金,支持保险公司、证券公司依法依规开展创业风险投资业务。支持有条件的科技型企业在国内主板和中小企业板上市,推进高新技术企业股份转让。建立健全金融资本科技贷款风险补偿机制,加强政策性金融对重大科技项目的支持,引导商业金融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化。鼓励社会资金捐赠创新活动,激励和引导个人、民间组织、非营利机构对科技的投入。
  4.建立和完善政府科技投入绩效考评体系
  实行政府科技投入任期目标责任制。改革和强化科研经费管理,建立严格规范的监管制度,建立财政科技经费绩效评价体系,明确政府科技计划和科技项目的绩效目标,建立面向结果的追踪问效机制,发挥专家和中介机构的作用,提高科技投入的产出效率。
  (四)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不断提升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创新能力
  以国家级、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重点,进一步优化创新创业环境,发挥高新区作为高新技术产业化重要基地的优势,使其成为促进技术进步和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载体,成为带动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强大引擎,成为高新技术企业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的服务平台,成为抢占高新技术制高点的前沿阵地。
  1.组织实施重大科技工程,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围绕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组织实施一批重大科技工程和重大专项,包括山东省高新技术自主创新工程、资源节约型社会科技支撑体系建设工程、社会主义新农村科技支撑体系建设工程、重要社会事业科技支撑体系建设工程、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工程等重大科技工程,为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和谐社会建设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2.建立多元化科技创新服务平台,优化创新创业环境
  实施项目、基地、人才一体化战略,建立由政府、企业、大学和科研机构等不同投资主体的集研发、孵化、产业化于一体的科技创新联合体,逐步完善专业技术创新平台。发展与高新技术产业配套的金融、保险、租赁、信息、物流、电子商务等现代服务业,拓展服务领域,完善服务功能。
  3.突出特色产业,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化
  科学规划和培育特色产业,积极承接国际经济转移,吸纳国内外大企业、科研机构进区创业,逐步建成国家特色产业基地。加快山东半岛高新技术产业带建设,推动山东半岛城市群和胶东半岛制造业基地发展,整合优势资源,发展壮大一批掌握核心技术、主导产业规模大、竞争优势强的大型高新技术企业集团。
  4.扩大开放,以国际化促进产业化
  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在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寻求资源的优化配置。抓住世界制造业向中国转移、跨国公司研发本土化的机遇,积极引进国外研发人才、机构,使高新区成为承接跨国公司研发中心的重点区域。鼓励有条件、能够参与国际竞争的高新技术企业到国外创办研发机构,利用国外人才、技术、设备做大做强,在相关技术领域掌握关键技术,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企业。
  5.建立与周边地区协调发展机制,带动区域产业升级
  促进区内企业与周边企业的合资合作、兼并重组,以企业组织结构、所有制结构的调整带动产业结构调整,支持高新技术企业把加工车间、原材料基地等劳动密集型环节向区外转移,加快促进区内高新技术产业向周边地区延伸,带动周边区域产业升级。
  6.依法治区,促进高新技术开发区健康发展
  认真落实《山东省高新技术发展条例》,依法治区,完善管理体制与市场运行机制,加快与国际惯例接轨,营造公平竞争的政策环境。把发明专利的产出作为高新区重要考核指标,推进区内企业和研发机构培育自主品牌,参与国内外技术标准的制定,促进高新区持续、健康、协调发展。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