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进一步扩大开放,提高经济国际化水平
创新招商方式和手段,突出制造业领域龙头型、基地型项目招商,围绕新型显示器、汽车制造、精细化工等行业,推进产业链招商,带动上下游产业的延伸和集聚,切实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加强项目策划工作,力争在基础设施和市政公用领域利用外资上取得新突破。进一步完善重大利用外资项目协调推进机制,及时协调解决项目推进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挖掘金融、物流、中介服务等领域引资潜力,加快服务业利用外资步伐。(靳道强同志牵头,市外经局、经委、发改委、建委、各区县政府、各开发区具体实施)
进一步明确开发区产业定位,强化产业特色。拓展开发区发展空间,加快高新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出口加工区扩容升级,积极申报新的国家级保税物流中心。加快开发区向多功能综合性产业区转变,吸引跨国公司地区总部、研发中心、销售中心落户开发区,提高开发区配套能力,努力降低商务成本。(靳道强同志牵头,市外经局、口岸委、各区县政府、各开发区具体实施)
提高高新技术产品和机电产品出口比重,扩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的商品出口。实施科技兴贸战略,培育一批拥有较强出口竞争力的重点企业,提高企业国际竞争力,保持对外经贸稳定发展。(靳道强、许慧玲同志牵头,市外经局、科技局、经委具体实施)
鼓励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发展境外非贸易投资,扩大技术型和管理型劳务输出,积极引导和扶持企业承揽工程总承包,培育具有国际市场开拓能力的企业。(靳道强同志牵头,市外经局具体实施)
深入推进南京经济区和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合作,衔接和落实城市间交通、旅游、商贸、信息等规划要点的实施。进一步加强南京都市圈城市交流,探讨建立跨区域物流信息交换数据库,筹建区域性人才、科技市场,探索建立区域性行业协会,实现优势资源共享。加强与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经贸合作,支持承办全国第二届“潮商大会”。(李琦同志牵头,市经协办具体实施)
五、推进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开创城市建设和管理新局面
建立健全城乡规划编制体系、管理体制和监督机制,进一步增强规划的科学性、前瞻性、集约性和统筹性。完成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订工作,制定近期建设规划,努力实现规划全覆盖。加强规划管理,严格规划控制,加强规划执法,规范建设行为。继续完善规划公示制度,全面提高公众参与度和程序透明度。(蒋宏坤、陈维健、陆冰同志牵头,市规划局、国土局具体实施)
推动以“一城三区”为重点的都市发展区建设,加快构筑“多心、开敞、轴向”生态化城市发展总体格局。倾力打造河西中心商务区,加快新城科技园等经济载体建设,完善河西中部地区基础设施,启动河西南部地区建设。完善仙林新市区城市功能,加快交通、商业、住宅、医疗等配套设施建设,基本形成大学城中心城区发展建设雏形。加快东山、江北新市区道路等设施建设,提高新区公交、水、电、气等公用设施保障水平,启动大校场地区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拉开区域中心城市发展框架。(陆冰同志牵头,市建委、规划局、市政公用局、河西建设指挥部、仙林大学城管委会、红花—机场地区开发建设指挥部、江宁区政府、浦口区政府具体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