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开展技术培训,造就大批素质高、技能强的农村新型劳动者。结合现代农民教育工程,重点开展农村先进实用技术及职业技能培训,努力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新型农民。主要包括: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开展与无公害优质农产品、绿色产品、有机食品的生产、加工相配套的技能培训;围绕高效农业、创汇农业和都市农业,开展相关的技术培训;结合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开展与农村劳动力转移、劳务输出相关的职业技能培训,重点培训一批能带领农民走向市场的农业纪经人和农业技术纪经人,为农民走出家门、走向市场、寻求致富门路提供服务。以提高农村党员、基层干部科技素质为核心,采取学历培训与非学历培训、集中培训与分散培训等形式,利用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平台,开展以先进实用技术、市场经济知识、经营管理知识为重点的科技培训,打造一支紧跟时代步伐、有技术、懂经营、会管理,并能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高素质的农村党员和基层干部队伍。
四、主要工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为进一步加强科普工作,成立苏州市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见附件)。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围绕全民科学素质工程的实施,广泛深入地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普活动,加强部门之间的联系和协调,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从全局出发,按照统一部署,既各司其职,又通力合作,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推动全民科学素质工程的稳步健康开展。
(二)建立公众科学素养监测制度。每两年开展一次公众科学素养状况调查,编制《苏州公众科学素养状况调查报告》,对市民科学素养状况进行跟踪观察和量化数据分析,为推进城乡科普工作、提高全民科技素质提供科学依据,为制定科技、教育、科普等方面的政策法规提供可靠详实的信息支持。
(三)发挥新闻媒体的宣传主渠道作用。电视、报纸、杂志等新闻媒体是公众获得科技信息的重要渠道。2003年的苏州公众科学素养调查显示,公众通过电视、报纸杂志获得科技信息的比例分别高达79.6%和65.9%。要进一步发挥新闻媒体的宣传优势,积极创造条件,争取在电视上增加科学频道,在报纸上开辟科技专栏,在电台开设科普节目,利用好各类网站,努力营造多层次的浓郁的科普社会氛围。
(四)加大对科普工作的投入。各级各有关部门要保障必要的人力、物力、财力来开展科普工作。要切实加大对科普的投入力度,把科普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实行专款专用,并随着经济发展,逐步增加对科普经费的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