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多元化对外经贸新格局。坚持优化贸易结构,加快贸易增长方式转变。努力扩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的商品出口,提高质量和效益,扩大贸易总量。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不断巩固传统市场,开拓非洲、南美以及周边国家市场。坚持多元化招商引资,大力改善和优化投资环境,探索利用外资的新方式、新途径,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扩大金融、保险、商贸、旅游等服务领域对外开放,提高利用外资质量,扩大利用外资规模。实施“走出去”战略,支持有实力的企业发挥优势,到境外承接大型工程建设和资源开发。
进一步加强国内经济技术合作。坚持对内对外开放并举,加强与东部沿海省市、东北地区和中西部地区的合作与交流,开展多形式的项目推介和招商活动,吸引省外资本特别是民间资本到我省投资创业,参与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
十一、实施科教兴省和人才强省战略,增强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发展科技教育和壮大人才队伍,是转变增长方式、优化经济结构、提升综合实力、实现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决定性因素。要着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教育发展,加大人力资源开发,增强知识、技术、信息、管理和人力资本对经济发展的支撑能力。
加快科学技术创新。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全面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和完善促进科技创新的机制及政策。加强科学研究与开发,选择若干有基础、有优势、有重大带动作用的关键领域项目进行攻关,取得突破,争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实行激励企业自主创新政策,实施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专项工程,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调整科技结构,整合科技资源,构建以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为主体的知识创新体系。搞好科技园区建设。大力发展各类技术创新服务机构,形成社会化技术创新服务体系。加强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支撑科学技术创新。加强科学普及。繁荣和发展哲学社会科学。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加大教育投入,加快教育发展,全面提高国民素质,把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扩大供给,调整结构,提高质量,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全面巩固提高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扫除青壮年文盲成果。稳步发展高中教育,大力发展中高等职业教育。加强高水平大学和重点学科建设,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增强高校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大力发展民办教育。加强继续教育,构建终身教育体系。
实施人才强省战略。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努力创新人才工作机制,调整优化人才结构,充分发挥现有人才作用,大力培养、积极引进、合理使用各类人才。加强人力资源能力建设,实施人才培养工程,加强党政领导、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三支队伍建设,抓紧培养专业化高技能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搞好人才工作的对外交流与合作。健全劳动者培训体系,着力推进培训体制、机制、模式的转变和创新,提高劳动者素质和竞争能力。
十二、着力解决突出矛盾,加强和谐社会建设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长期的奋斗目标;坚持以人为本,高度重视和切实解决涉及民生的重大问题,是我们一贯的工作原则。必须加强社会建设和完善社会管理体系,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以切实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要以扩大就业、健全社会保障、完善公共服务、保障公共安全为着力点,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进程。
扩大就业再就业。就业是民生之本。要把扩大就业摆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和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努力实现充分就业。积极发展就业容量大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服务业和各种所有制的中小企业,规范劳动力市场秩序,鼓励自主创业和自谋职业,促进多种形式就业。扩大对外劳务输出。国有企业要尽可能通过主辅分离、辅业改制等措施安置富余人员。强化政府促进就业的公共服务职责,全面贯彻落实各项就业扶持政策,完善创业、就业服务网络和工作体系。加强就业培训,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统筹城乡就业,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加快就业立法,使就业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社会保障是民安所在。要建立健全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多支柱、分层次、广覆盖的社会保障体系,合理确定保障标准和方式。进一步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和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增加各级财政的社会保障投入,多渠道筹措社会保障资金,逐步做实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扩大各项社会保障的覆盖面,认真解决进城务工人员社会保障问题。关注弱势群体,以社区服务为载体,积极发展社会福利,完善社会救助体系,支持社会慈善、社会捐赠、群众互助等社会扶助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