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建标立标,把握必要性、可能性和有效性。加强对市区两级建标的必要性审核,根据经济合理、兼顾左右、衔接前后、配套提高的原则,注重新建和改造项目的合理布局、社会效益和投入产出比,合理利用有限资金,逐步改变计量资源重复建设和专业重复设置的状况。各区县局要把好第一关,要有3~5年的滚动计划,长短结合,管理配套,有序发展,形成特色,使全市开展法制计量工作的资源布局更加合理,更加有效。一些全市性的,量大面广的检定装置采取统一评审,统一采购,统一配置的方式进行装备,使本市开展检定工作的技术装备更加统一、规范。
13.充分调研,对全市的“三表”授权机构进行必要的调整。加强对“三表”授权机构的监管,使水表、电表、煤气表强检站不断提高硬件和软件的水平,提高队伍和人员素质,提高处理问题的及时性和规范性。三个站要自我加压,明确目标,在规定的年限内完成首检、周检、更新的既定目标,完成政府依法委托的各项任务。对现有的水表、煤气表等现场检定地方检定规程进行修订,使现场检定地方检定规程更加合理,更加科学,更具有可操作性。
14.抓源头,抓新品,抓名优。大力宣贯国家总局第145号公告,在调整制造计量器具许可证发放范围的同时,加强从源头上监管重点计量器具制造企业的力度,推进计量器具制造上水平、上档次、上规模;鼓励本市计量器具制造企业以质量为生命,树品牌、创名牌;以建立重要计量器具制造企业质量档案为抓手,强化监管,扶优治劣。对重点计量器具,组织开展质量大检查,关键是保证和提高计量器具产品的实物质量。“抓一类产品,整顿一个行业,提升一个台阶”。根据《
计量器具新产品管理办法》的要求,办理型式评价机构计量授权。将产品统一大纲作为计量授权考核的必备条件,对通过考核的技术机构进行授权,并在授权机构范围内委托安排计量器具新产品型式评价工作。对授权评价机构不搞终身制,优胜劣汰,适度竞争。
15.加强计量认证工作,开拓计量认证新领域。继续开展计量认证获证单位年报制度,对已获证单位实行动态管理和加强监督检查;开展机动车安全检测线的计量认证换证复查工作;加强日常计量培训和管理,规范计量认证工作程序,提高评审质量。食品检验机构和能源监测站的计量认证及其证后管理是今年工作的重点,在自查自纠的基础上开展互查抽查。
16.组织召开计量校准机构发展研讨会,回顾《
上海市计量校准机构管理办法》发布十年来本市计量校准工作的发展历程,总结、交流计量校准机构所取得的成绩和经验,进一步规范计量校准机构行为,提高计量校准机构的技术能力和服务水平,完善计量校准社会化服务体系和服务网络。对获得认可的计量校准机构实施分类管理,对于管理水平高,客户投诉少,比对结果好的计量校准机构将以更加简化的方式进行监督评审;对于在认可和监督评审中存在一定问题的计量校准机构,将加大监督评审力度,促进其全面改进提高;对于管理退步,能力退化,业务退缩,整改无望的计量校准机构将依法采取措施,实行退出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