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湖南省教育厅关于印发《2006年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对口招生考试基本要求和考试大纲》的通知

湖南省教育厅关于印发《2006年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
对口招生考试基本要求和考试大纲》的通知
(湘教发[2006]4号)


各市州教育局、职业技术学院、独立设置的成人高等学校:

  为了做好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对口招生工作,省教育厅相关职能部门和省教育考试院在《2005年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对口招生考试基本要求和考试大纲》的基础上,共同组织修订编写了《2006年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对口招生考试基本要求和考试大纲》(以下简称《基本要求和考试大纲》),现印发给你们,作为2006年我省普通高等学校对口招生考试命题和学校备考的基本依据。《基本要求和考试大纲》及其修订说明已登录湖南教育网(网址:www.hnedu.cn),请各地各校从网上下载。请各市州教育局将本通知精神迅速传达到所辖区域内的中等职业学校。

  附件:1、2006年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对口招生考试基本要求和考试大纲
  2、2006年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对口招生考试基本要求和考试大纲修订说明

  二00六年一月十三日

  附件1:
2006年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
对口招生考试基本要求及考试大纲

  目     录

  语文考试基本要求及考试大纲
  数学考试基本要求及考试大纲
  英语考试基本要求及考试大纲
  种植类专业综合知识考试基本要求及考试大纲
  养殖类专业综合知识考试基本要求及考试大纲
  机电类专业综合知识考试基本要求及考试大纲
  电子电工类专业综合知识考试基本要求及考试大纲
  计算机应用类专业综合知识考试基本要求及考试大纲
  建筑类专业综合知识考试基本要求及考试大纲
  旅游类专业综合知识考试基本要求及考试大纲
  医卫类专业综合知识考试基本要求及考试大纲
  财会类专业综合知识考试基本要求及考试大纲
  商贸类专业综合知识考试基本要求及考试大纲
  文秘类专业综合知识考试基本要求及考试大纲
  英语类专业综合知识考试基本要求及考试大纲
  师范类专业综合知识考试基本要求及考试大纲
  服装类专业综合知识考试基本要求及考试大纲
  服饰艺术与表演类专业综合知识考试基本要求及考试大纲

2006年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对口招生考试
语文考试基本要求及考试大纲

  一、考试基本要求
  (一)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1、熟练认读3500个常用汉字,掌握基本的普通话知识;
  2、正确地遣词造句,联句成段,准确地表达意思,语言简明、连贯、得体;
  3、了解常见文体(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小说、诗歌、散文、戏剧)的特点;
  4、了解与基本篇目相关的文学常识;
  5、能阅读浅易古代诗文。
  (二)应用能力
  1、在阅读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对信息资料进行筛选、辨别、整合;
  3、学会与学习、生活、就业相关的常用文体(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的写作;
  4、在特定场景能用口语简明、准确地表达意思;
  5、书写规范,有一定速度。
  (三)突出职业教育的特点
  1、突出语文综合素养的培养,不追求知识的连贯性、系统性,以学生学习、就业够用为标准;
  2、注重知识的适用性和应用性,加强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注重应用写作的训练,满足学生学习、就业的基本要求;
  3、结合现代社会经济、文化、科技、生活实际选取现代文阅读和写作考试材料,突出思想性、时代性、科学性、实用性。
  二、考试内容
  (一)语文基础知识及运用
  1、掌握基本篇目中涉及到的常用汉字的音、形、义;
  2、能够理解和运用一般常用词语 (包括关联词、短语);
  3、能够识别与修改病句 (包括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
  4、能够选用与变换句式;
  5、能够扩展语句、缩写语段、仿写句子;
  6、能够识别与运用常见修辞方法 (包括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设问、反问、反语);
  7、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8、掌握口语交际(包括主持、应答、介绍、赞美、批评等)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二)文学常识、文体常识和文学鉴赏
  1、熟知与基本篇目相关的中外著名作家、作品及所处的时代;
  2、了解常见的文学体裁(小说、诗歌、散文、戏剧)常识及一般文体(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常识;
  3、能够背诵基本篇目中的名篇、名句;
  4、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
  5、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
  (三)阅读
  现代文阅读
  能阅读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散文和小说。
  1、理解文中重要的词语;
  2、解释文中重要的句子;
  3、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4、归纳文章的中心思想;
  5、分析文章的层次结构;
  6、说明文章的写作特点;
  7、了解文章的修辞方法;
  8、发现、修改文章中的错误信息。
  文言文阅读
  能阅读浅易的文言文(以基本篇目中的文言文为主)。
  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常见文言实词:安、被、倍、本、兵、察、长、朝、乘、除、传、辞、从、殆、怠、当、道、得、度、短、方、复、负、盖、故、顾、固、归、过、恨、后、胡、或、疾、及、即、假、间、见、解、进、尽、就、举、绝、堪、克、类、怜、临、名、莫、内、判、期、奇、迁、请、穷、求、去、劝、却、如、若、胜、识、使、是、适、书、孰、数、遂、说、私、素、通、徒、图、退、亡、王、望、微、相、谢、信、兴、行、幸、徐、许、要、宜、遗、贻、易、阴、引、逾、再、造、知、致、质、治、诸、卒、左,共110个);
  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常见文言虚词:而、乎、乃、其、且、所、为、以、于、则、者、之,共12个);
  3、理解与基本篇目相关的常见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古今异义、古字通假、词类活用);
  4、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常用句式(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
  5、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6、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7、分析作品的写作特点;
  8、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四)写作
  能写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和常用应用文。
  1、符合题意,符合文体要求;
  2、思想健康,感情真挚;
  3、内容充实,中心明确;
  4、结构完整,语言通顺;
  5、深刻丰富,生动独到;
  6、书写规范,标点正确。
  三、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一)考试形式
  闭卷笔试,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量为150分钟。
  (二)试卷内容、题量、赋分
  1、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10题,30分;
  2、文学常识、文体常识和文学鉴赏:4题,12分;
  3、现代文阅读:11-12题,33-36分;
  4、文言文阅读:4-5题,12-15分;
  5、写作:2题,60分(应用文20分、其他文体40分)。
  (三)题型比例
  1、选择题:30分;
  2、阅读题:48分(其中现代文阅读33-36分,文言文阅读12-15分);
  3、情景口语设计:6分;
  4、其他题(仿写、扩展语句、缩写语段、填空等任选):6分;
  5、写作:60分。
  (四)考试难度
  较易30%,中等难度40%,较难30%。
  四、语文基本篇目
  1、荷塘月色 …………………………………………朱自清
  2、永远不能忘记的事情…………………………… 巴 金
  3、记念刘和珍君…………………………………… 鲁 迅
  4、包身工…………………………………………… 夏 衍
  5、雨中登泰山 ………………………………………李健吾
  6、我的空中楼阁…………………………………… 李乐薇
  7、都江堰…………………………………………… 余秋雨
  8、故都的秋 …………………………………………郁达夫
  9、内蒙访古………………………………………… 翦伯赞
  10、风景谈 ………………………………………… 茅 盾
  11、景泰蓝的制作……………………………………叶圣陶
  12、南州六月荔枝丹…………………………………贾祖璋
  13、眼睛与仿生学……………………………………王谷岩
  14、海洋与生命………………………………………童裳亮
  15、蝉…………………………………………………法布尔
  16、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恩格斯
  17、改造我们的学习…………………………………毛泽东
  18、拿来主义…………………………………………鲁 迅
  19、别了,司徒雷登 ……………………………… 毛泽东
  20、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鲁 迅
  21、重读鲁迅先生的《作文秘诀》…………………叶圣陶
  22、诗词两首
  沁园春?长沙…………………………………………毛泽东
  自嘲……………………………………………………鲁 迅
  23、新诗一组
  理想 ………………………………………………… 流沙河
  再别康桥………………………………………………徐志摩
  跋涉之歌………………………………………………于 沙
  致橡树…………………………………………………舒 婷
  24、唐诗一组
  梦游天姥吟留别………………………………………李 白
  登岳阳楼 …………………………………………… 杜 甫
  琵琶行(并序)……………………………………白居易
  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李商隐
  25、宋词一组
  念奴娇?赤壁怀古…………………………………苏 轼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
  雨霖铃………………………………………………柳 永
  声声慢………………………………………………李清照
  26、药 …………………………………………… 鲁 迅
  27、荷花淀…………………………………………孙 犁
  28、项链 ………………………………………… 莫泊桑
  29、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 施耐庵
  30、诸葛亮舌战群儒………………………………罗贯中
  31、促织……………………………………………蒲松龄
  32、窦娥冤(节选)………………………………关汉卿
  33、威尼斯商人(节选)…………………………莎士比亚
  34、廉颇蔺相如列传………………………………司马迁
  35、送东阳马生序 ……………………………… 宋 濂
  36、师说……………………………………………韩 愈
  37、前赤壁赋………………………………………苏 轼
  38、冯谖客孟尝君…………………………………《战国策》
  39、《孟子》两章
  鱼我所欲也
  庄暴见孟子
  40、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论语》
  41、消息报道
  42、书信(一般书信,求职信、应聘信、自荐信、表扬信、贺信、申请书、倡议书)
  43、通知、启事
  44、报告、请示
  45、说明书、广告
  46、计划、总结

2006年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对口招生考试
数学考试基本要求及考试大纲

  一、考试基本要求
  (一)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对数学概念、定理、法则、公式有一定的理性认识,能用正确的语言和符号进行叙述和解释,懂得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有关问题。
  (二)应用能力
  能根据概念、公式、法则进行数、式、方程的正确运算和变形;通过对空间形式的观察、分析,能想象出空间图形;通过阅读、理解对问题进行陈述的材料,能综合应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在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能用数学语言正确地将所解决的问题加以表述。
  (三)体现职业教育的特点
  通过解答数学应用题的这种方式,考查学生阅读理解、信息迁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等实际应用能力,充分体现数学是专业学习的重要工具。
  对数学应用题的考查,做到背景公平,即在材料的选取上对各专业的考生公平,其背景符合职业教育的实际情况,避免出现专业术语较偏,题意理解困难的现象。
  二、考试内容
  (一)集合与逻辑用语
  1、理解集合、子集、交集、并集、补集、全集、空集的概念,了解属于、包含、相等关系的意义,并能掌握相关术语和符号。
  2、了解命题的概念和构成,了解逻辑联结词“或”、“且”、“非”的含义,理解充要条件。
  (二)不等式
  1、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
  2、会解简单的含有绝对值的不等式和分式不等式。
  (三)函数
  1、理解函数的概念,能求函数的定义域和简单函数的值域。
  2、了解反函数的概念及互为反函数的函数图像间的关系,会求一些简单函数的反函数。
  3、理解函数的单调性和奇偶性的概念,并能判断函数的单调性和奇偶性。
  4、理解分数指数幂的概念,掌握有理指数幂的运算性质,并能熟练进行指数式的化简运算。理解指数函数的概念,掌握指数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5、理解对数、常用对数、自然对数的概念,了解对数换底公式,掌握对数的基本性质和运算法则,能熟练进行对数式的化简运算。理解对数函数的概念,掌握对数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6、能应用函数的知识解决有关实际问题。
  (四)数列
  1、理解数列、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概念。
  2、理解数列通项公式的意义,掌握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及前n项和的公式。
  3、能运用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知识解决有关实际问题。
  (五)平面向量
  1、理解平面向量的概念,掌握平面向量的几何表示形式以及向量的加法、减法和实数与向量的乘法运算。
  2、理解平面向量的坐标概念,掌握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
  3、理解平面向量的数量积概念,理解两向量垂直、共线的充要条件,掌握平面内两点间的距离公式、中点坐标公式。
  4、能应用平面向量的知识解决有关实际问题。
  (六)三角函数
  1、理解任意角的概念和弧度制,掌握弧度与角度的换算。
  2、理解任意角的正弦、余弦、正切、余切的定义,掌握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
  , ,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