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江苏省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的决定

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江苏省突发公共
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的决定
(苏政发[2005]92号 2005年10月14日)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各委、办、厅、局,省各直属单位:
  《江苏省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已经省政府第54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印发施行。
 《江苏省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是全省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总纲。编制和实施本预案,建立健全应急体制、机制和法制,对于全面履行政府职责,切实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预防和减少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和经济安全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失,保障公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维护社会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各地、各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统筹规划,扎实工作,充分发挥应急预案在预防和应对突发公共事件中的重要作用,并在实践中不断加以补充和完善。要抓紧制定完善本地、本部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切实加强应急机构、队伍、应急救援体系和应急平台建设,整合各类应急资源,建立健全统一指挥、功能齐全、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应急机制。要做好应急预案的培训和演练工作,不断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管理人员、应急救援人员的指挥水平和专业技能。要抓好面向全社会的预防、避险、减灾等方面的宣传教育,增强公众的忧患意识、社会责任意识,提高自救、互救能力,形成全民动员、预防为主、全社会防灾减灾的良好局面。要进一步加强法制建设,使应急管理工作逐步实现规范化、制度化和法制化。要因地制宜、突出重点,抓好基层和薄弱环节,不断提高应急管理水平。

江苏省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目录


  1 总则
  1.1 制定应急预案的目的和依据
  1.2 突发公共事件的概念
  1.3 突发公共事件的分类
  1.4 突发公共事件的分级
  1.5 应急预案编制和应急管理的工作原则
  1.6 应急预案的组成和适用范围
  2 组织指挥体系与应急联动体系
  2.1 应急处置组织指挥体系
  2.2 应急联动体系
  3 预测、预警
  3.1 信息监测与报告
  3.2 预警和报警
  3.3 预警级别的确定及发布
  4 应急响应和处置
  4.1 分级分类响应
  4.2 先期处置
  4.3 基本应急和扩大应急
  4.4 指挥与协调
  4.5 信息发布和舆情引导
  4.6 应急结束
  5 保障措施
  5.1 应急队伍保障
  5.2 财力保障
  5.3 基本生活保障和物资保障
  5.4 医疗卫生保障
  5.5 交通运输保障
  5.6 治安维护
  5.7 人员防护
  5.8 通信与信息保障
  5.9 公共设施
  5.10 现场救援和工程抢险装备保障
  5.11 社会动员保障
  5.12 技术储备与保障
  6 后期处置
  6.1 恢复与重建
  6.2 社会救助
  6.3 保险
  6.4 调查总结和评估
  7 教育、演习和监督管理
  7.1 演习演练
  7.2 教育和培训
  7.3 责任与奖惩
  8 附则
  8.1 制定与解释
  8.2 实施时间
  9 附件
  9.1 特别重大、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分级标准(试行)
  9.2 总体应急预案框架图
  9.3 组织指挥体系结构图
  9.4 应急指挥信息系统示意图
  9.5 突发公共事件预警发布流程图
  9.6 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体系框架
  9.7 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体系框架
  9.8 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流程图(发生地报警类)
  9.9 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流程图(监测机构报警类)

  1 总则
  1.1 制定应急预案的目的和依据
  为全面提高本省处置各种突发公共事件和风险的能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保持社会稳定和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协调发展,根据《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国发〔2005〕11号)和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预案。
  1.2 突发公共事件的概念
  本预案所称突发公共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和严重社会危害,危及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
  1.3 突发公共事件的分类
  根据突发公共事件的性质,分为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和经济安全事件五类。
  (1)自然灾害:主要包括水旱灾害,气象灾害,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海洋灾害,生物灾害和森林火灾等。
  (2)事故灾难:主要包括工矿商贸等企业的各类安全生产事故,交通运输事故,危险化学品事故,公共设施和设备事故,核与辐射事故,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件等。
  (3)公共卫生事件:主要包括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食品安全和职业危害,动物疫情,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事件。
  (4)社会安全事件:主要包括恐怖袭击事件,民族宗教事件,涉外突发事件和群体性事件等。
  (5)经济安全事件:主要包括金融安全、物价异常波动、因突发事件造成的能源(煤电油)以及生活必需品供应严重短缺事件等。
  上述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往往是相互交叉和关联的,某类突发公共事件可能和其他类别的事件同时发生,或引发次生、衍生事件,应当具体分析,统筹应对。
  1.4 突发公共事件的分级
  突发公共事件根据事件的可控性、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一般分为四级:Ⅰ级(特别重大)、Ⅱ级(重大)、Ⅲ级(较大)、Ⅳ级(一般)。《特别重大、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分级标准(试行)》(以下简称分级标准)见附件91;较大和一般突发公共事件分级标准见各专项预案。分级标准是突发公共事件信息报送和分级处置的依据。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