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人民政府关于做好2006年财政预算编制工作的通知
(合政[2006]2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根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和《
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做好2006年财政预算编制工作的通知》(皖政〔2005〕128号)要求,现就做好2006年我市财政预算编制工作通知如下:
一、2006年财政经济形势和编制2006年预算的指导思想
2006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我市加速推进跨越式发展、实现率先崛起的关键之年。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深入发展,区域经济融合和产业转移速度不断加快,我市利用国内外市场和资源的空间逐步扩大。国家促进“中部崛起”和我市推进“工业立市”等发展战略的实施,使我市的区位优势、产业优势和资源优势的潜力进一步发挥,全市经济加快发展面临着难得的机遇。“十一五”期间,我市经济将保持平稳较快增长态势。据初步分析,2006年我市生产总值将增长16%。
2006年,我市财政减收增支因素仍然较多,财政收支将会出现新的矛盾。从收入方面看,个人所得税工薪所得费用扣除标准调整,出口退税增长较快,完善就业再就业税收优惠政策等收入政策的调整,将给财政增收造成压力。从支出方面看,支持实施工业立市战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和支持再就业,进一步推进农村综合改革,支持“三农”及粮食生产,支持教育、科学、文化、卫生等事业发展,支持国有企业、事业单位改革和发展,以及改革公务员工资制度等,都需要财政预算增加安排支出。
根据对2006年财政经济形势的判断分析,编制2006年预算总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两个率先”目标要求,狠抓增收节支,积极增加财政收入,着力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统筹安排政府财力,努力保障“工业立市”、“三农”、教育、社会保障、科学、卫生、文化、生态和环境保护等重点支出需要;继续推进预算编制改革和制度创新,完善预算分配机制,规范人员经费供给政策,完善公用经费预算定额体系,强化项目支出预算管理和绩效考评,进一步提高预算编制的完整性、科学性、准确性和透明度,促进全市经济健康发展和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