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建立教师教育资源联盟。以创新教师队伍发展的体制、机制为抓手,构建上海教师教育资源联盟,建立综合性大学参与基础教育教师培训工作的机制。制定教师教育资源联盟实施意见,整合教师教育资源,为上海教师教育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制定教师教育资源联盟课程资源共享和教师选修实施办法。建设教师培训课程资源库,实现优质课程资源的共建共享,教师选修的学分互认,统一管理。制定教师教育资源联盟“十一五”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意见,“十一五”期间对中小学教师实施全员培训。制定教师教育资源联盟教学质量管理与监控规定,提高培训质量和效益。
27、认真做好校长和教师的交流工作。加快城区与农村、人口导入区与人口导出区之间的教师有序流动,进一步加强市区与郊区的合作交流,提高中心城区对远郊区、重点高中对初级中学、中心城镇学校对农村学校教育教学支持的力度。做好实验性示范性高中、素质教育实验学校等与相对薄弱学校的结对合作交流工作。区教育行政部门要统筹安排超指标的特级教师支援对口郊区县,建立柔性流动机制。鼓励和引导校长到薄弱中小学任职,到农村中小学挂职,引导一级校长到农村中小学兼职或担任顾问,“捆绑式”提高结对双方学校的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将此经历作为申报特级校长的必备条件。
各区县要严格控制教师职务的结构比例和岗位职数,进一步完善教师职务聘任制,加强聘后考核管理,开展校长职级制认定工作。
八、积极开展体育卫生艺术科普和语言文字工作,提高学生素质
28、积极开展体育卫生艺术科普工作。推进《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实施工作,完成各区县、中小学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数据库建设工作,鼓励中小学结合自身发展实际,开展体育传统项目创建工作,配合素质教育成果展示,推进本市“体教结合”工作。认真组织和承办2006年在上海举行的世界中学生乒乓球、排球和篮球等国际中学生体育赛事。同时,全年广泛开展校内和校间的各类体育竞赛活动,增强学生体质和体育基本活动能力。
认真贯彻实施《
学校卫生工作条例》。以新一轮创建“健康校园”为抓手,推进学校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制定学生午餐营养标准,建立和完善中小学健康教育教研员队伍,评选中小学优秀卫生室示范校。
举办上海市中小学生优秀校园节目展演巡演、学生书画展、优秀儿童剧展演、学校艺术教育论坛,组织优秀表演类节目、艺术作品与论文参加第二届全国中小学文艺汇演展演。结合课程改革,推进艺术类课程建设。举办艺术总辅导员培训班,培养中青年艺术骨干。举办首届上海市科技总辅导员科普教育论坛,实施科技总辅导员的岗位培训。年内,完成市科技教育特色学校的复查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