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进一步做好就业再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认真落实促进就业再就业的各项财税政策,将城市低保人员的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再提高10%。继续积极实施国有企业政策性破产,做好关闭破产企业人员安置工作。切实解决困难企业、破产企业离休干部“两费”足额按时发放问题。积极做好国有企业下岗职工生活保障向失业保险并轨工作。支持做好优抚安置工作,努力解决好部分企业军转干部生活困难问题。加大对抗灾救灾工作的资金支持力度,逐步建立健全城乡社会救助体系。
(四)保证教育、科技、文化、卫生和生态环境保护等重点支出的需要,努力保证财政对教育、科技的投入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大力支持发展义务教育,将农村义务教育全面纳入财政保障范围,逐步建立责任明确的经费长效保障机制。以就业为导向,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增加财政对科技的投入,优化财政科技投入结构,强化财政科技经费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加大对公益性文化事业的投入力度,重点支持农村基层文化发展。加大各级财政对卫生事业的投入力度,重点支持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和农村医疗卫生工作,增加对医疗单位的差额补助,切实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继续支持生态和环境保护,加大对兰州等重点城市大气污染和黄河甘肃段水污染治理的支持力度。增加公检法司支出,维护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
(五)贯彻“改革抓企业”方针,增加投入,大力支持国有企业改革。继续推动实施工业强省战略,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上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支持国有企业改组、改制、技术改造等工作,基本完成国有工业企业、农垦企业办社会职能剥离工作。认真落实扶持企业科技创新的政策措施,增加科研投入,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积极鼓励和引导多种所有制经济参与国有企业改革,加快国有企业产权重组,推进国有企业产权多元化。同时,按照省委积极推进以“四加一”为重点的各项改革要求,抓紧启动农垦改革、粮食企业改革、流通领域改革、公路交通管理体制改革。
(六)加大对安全生产工作的支持力度,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安全问题,在2006年预算中安排专项资金。要切实加强商场、宾馆、医院、学校、文体娱乐场所等人员密集的公众场所安全工作,对存在的堵塞疏散通道、违章用火用电等安全隐患和漏洞要进行专项整治,确保各项安全措施的落实。积极支持做好工矿商贸企业安全生产经营基础工作,切实改善工矿企业特别是煤矿的安全生产状况,全力遏制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
第 [1] [2] [3] [4] 页 共[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