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是以规模促效益,培育强强联合体。企业改制是个阶段性目标,解决好国家流通小企业的退出问题;用两年左右的时间对中型属于成长型或科技含量较大流通企业进行参股改造,对大型企业要递减国有股、逐年加大其它股的比例,在转换经营机制的同时有选择地培育几个能够上市的强强联合体。
四是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建立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
五是我区流通产业的落后,在某种程度上仍然是观念的落后,以至流通人才匮乏的结果。所以,我们要加大对营销队伍专业理论培训、政策培训和行政执法与现代管理以及电子信息管理等方面知识的培训。通过持证上岗等措施,提高全行业职工的业务水平和专业技能。
六、依法行政,逐步规范市场
本着“管放”结合,调控有序,规范管理的原则,深入开展打击假冒伪劣商品活动,创建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一)建立和实施《
批发市场管理办法》,完善入市法则和市场准入条件。
(二)进一步完善“自治区重要消费品地方储备制度”。
(三)认真做好重要工业品和原材料进出口计划分配管理。
(四)尽快研究制定《内蒙古自治区展览展销会管理办法》,健康发展会展业。
(五)认真贯彻实施国务院《
生猪屠宰管理条例》,加强家畜定点屠宰管理,组织实施好“放心肉”工程。
(六)尽快研究制定《内蒙古自治区酒类商品市场管理办法》,规范酒类商品市场。
(七)在清理整顿的基础上,规范成品油市场管理办法。
(八)推行国家《酒家(饭庄)和酒店(饭店)分等定级规定》标准,抓服务质量,规范服务行为。
(九)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实行政策引导和行业自律相结合的社会流通业管理模式。
关于“十五”期间市场体系建设发展规划
进一步培育和发展市场体系,搞活流通,全面推动自治区经济结构调整,实现国民经济快速发展,是今后五年的重要任务。因此,根据实际,特制定全区“十五”期间市场体系建设发展规划。
一、“九五”期间全区市场体系发展现状
截止1999年底,全区各类市场总数达1359个,年成交总额达161亿元,初步形成了一个门类齐全、交易活跃、经营行为渐趋规范、具有一定规模的初级市场体系。从市场结构上看,基本特点为:一是农副产品和日用工业品市场发展较快,发育程度较高,覆盖面较广;二是生产资料市场逐渐成熟,大规模、多功能的市场不断涌现;三是要素市场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特别是人才、劳动力、技术和资本市场发展较快;四是一些先进的现代流通组织形式得到应用推广。连锁、配送、代理制以及特许经营等现代流通组织形式被广泛应用。电子商务初见端倪,部分企业开始运用互联网进行业务经营活动。目前全区已成立各类网络服务公司(ASP模式)5家,入网企业近1000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