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做好工业发展规划
当前的工作重点就是进一步加强调查研究,根据西宁市工业发展特点、产业发展状况、区位和资源优势,认真分析研究,尽快提出“十一五”工业发展规划。坚持依托项目做好规划,下大气力谋划一批优势突出、延伸产业链、能够循环利用的重大产业项目,把发展的思路逐个落实到项目上,使每个专项规划都有一批切实可行的大项目做支撑。并在此基础上请省内外有关部门和专家进行评估、论证,增强规划的前瞻性、针对性、导向性和可操作性。通过规划进一步细化西宁工业发展定位、发展布局、发展重点和项目,形成西宁市合理的工业布局体系。同时,进一步加强与国家、省上的衔接和沟通,及时汇报规划的编制情况,争取规划项目列入国家和省上“十一五”规划,得到支持。
(四)整合现有的资源
充分发挥现有大企业的带动作用。大企业是西宁工业发展的基础,是西宁工业发展的重要支撑。一方面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做好各项服务工作,支持大企业的发展。并充分利用这些企业的人才、管理、技术等优势,带动西宁工业的发展。另一方面依托大企业进行项目建设,利用大企业在资金、管理、技术、人才、市场等方面优势,做成一批有影响力、带动力的大项目,并以此做支撑,带动一批中小企业快速发展。
对现有的产业进行整合和优化配置,提升产业整体发展水平。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对现有产业进行整合,以促进有色金属、机械、化工、建材、医药、农畜产品加工等现有产业集聚,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把每个产业集群做专、做精、做深,逐步提高产业配套水平,延伸产业链,增加产业关联度。
(五)优先发展工业园区
创新园区管理体制。尽快理顺园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率管理、高速度发展,把工业园区建成我市投资环境最优、经济增长最快的区域。拓宽发展工业园区的思路。打破固有的园区工业发展模式,依托优势资源和产业基础,通过大企业大集团的培育引进,中小企业群的配套跟进,民营企业的充分发展,循环经济的引领推动,拓展工业园区的发展空间。突出抓好工业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一方面把园区建设纳入城市发展的整体框架,更加关注全局性的诸如电力、交通、水利等外部环境建设,推动城市重要基础设施向工业园区延伸,强化园区与城市的联系。另一方面着重在提高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上下功夫,积极推进信息通、准入通、配套通、物流通、融资通、人才通、市场通、核算通,努力打造现代工业园区的新环境。
(六)切实抓好工业项目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