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建设节约型环卫行业。环卫设施建设着眼需要,科学论证,合理布局,防止资源浪费。公厕改造要推广除臭、节水、生化处理新技术,粪便无害化处理率达100%。搞好环卫作业车辆和设施的维修养护,降低油耗,减少成本。垃圾处理场和大型转运设施,做好防腐处理和养护,延长设备设施使用时间。
六、以加大投入为市容环境长效管理的保障机制
(十八)加大资金投入。市和区县两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在制订“创卫”方案、市容环境建设和治理计划的同时,要制定资金保障计划,确定投资筹资方案,加大投入,确保市容环境治理和管理工作正常运转。
(十九)实行预算管理。市和区县两级政府应将环卫设施的运行、维护和管理费用支出纳入财政预算,根据财政收入增长幅度和市容环境管理的实际需要增加投入。明确市和区县两级市容环卫经费开支渠道和比例,并保证得到落实,为市容环卫基础设施建设、垃圾收运及处理、街道整修与夜景灯光建设、市容环境综合治理、除害防病与农村户厕改造、重大节日和重要活动气氛布置等项工作提供必要的资金保障。
(二十)实行多元化投资。市和区县两级政府除每年都安排一定比例的资金外,要大力吸收社会和民营企业投资,争取和用好国债资金,同时积极利用银行贷款,增加市容环境管理的投入。开征的房地产增值税,市里全部用于垃圾处理,下拨各区的,也应主要用于市容环境管理工作。按照谁污染、谁付费、谁治理的原则,年内制定出台户外广告、扬尘撒漏治理、垃圾处理、粪便处理等收费政策。
七、以改革为动力理顺市容环境长效管理体制
(二十一)积极推进环卫服务业“事转企”的改革。按照政企分开、政事分开、养管分离的原则,市制定出台环卫服务业“事转企”的方案,在试点的基础上各区县再行实施。解决“以费养人”和直接生产工人与辅助生产工人及管理人员比例失调的问题。通过实行“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以及逐步过渡的政策,做好养老、医疗、失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的衔接,确保改革稳步推进。打破行业垄断、开放环卫市场,引进竞争机制,加强监管,完善服务,提高环卫运行效率和产品服务质量。
(二十二)理顺城管执法体制。成立市、区两级综合执法机关,进一步加强对执法工作的组织领导,延伸试点区县,增加执法力量,扩大综合执法覆盖面,消除执法盲区,不留死角。加强执法队伍的教育和培训,不断提高执法人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加强管理,理顺职能部门管理与队伍依法处罚的衔接,实现管理与执法相互促进、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