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积极扶持茶叶深加工。充分发挥云南大叶种茶品质优势,加强科工贸联合,强化茶叶新产品开发和深加工。促进茶叶与花卉、天然药物等云南生物资源结合,开发生产药茶、保健茶及饮料茶。支持引进新技术、新设备,扩大生产袋泡茶及茶多酚、茶多糖。茶色素。积极争取国家政策支持,利用云南丰富的茶叶资源提炼生产咖啡因。加快茶食品。茶用品、茶药品。茶化工产品的开发研究,进一步延伸茶叶产业链,提高附加值。
(十四)加快质量标准体系建设。以生产有机食品、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为目标,尽快建立和完善云南各类茶叶、特别是普洱茶的标准体系、检测体系和产品质量监管体系,确立科学的技术指标和生产工艺,从茶园建设及管理、茶叶采摘、加工各个环节推行标准化生产,严格控制化肥、农药的使用,确保茶叶制成品的农残含留量及有毒、有害物质限量达到标准要求。积极争取建立云南茶叶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成立云南省茶叶质量鉴定委员会,强化全省茶叶质量评定及管理。
(十五)鼓励发展茶叶相关配套产业。积极引导茶叶企业和社会资源投入生物农药、茶叶专用肥料、茶叶加工装备制造、茶叶包装、茶具及茶艺术品等茶叶相关配套产业的开发和生产,为茶叶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四、打造“云茶”品牌,不断扩大云南茶叶的市场影响力
(十六)强化“云茶''品牌整合。认真研究策划,制定全面、系统的”云茶“品牌打造方案。加大政府支持力度,积极利用各种社会资源,加强对云南茶叶的整体宣传,打造以普洱茶、滇红茶和下关沱茶为主导的三大”云茶“品牌。同时,创新云南绿茶生产技术,规范加工工艺,提高茶叶品质,加大宣传力度,加快培育云南绿条名优品牌。制定云南茶叶品牌管理办法,集中财力加大对茶叶知名品牌的扶持,鼓励一般茶叶品牌向名优品牌集中,改变云南茶叶品牌多、乱。杂的现状。鼓励企业对其商标进行国际注册,按国际化标准进行茶叶生产和交易,塑造云南茶叶国际品牌形象,扩大云南茶叶影响面。规范云南茶叶市场管理,打击不正当竞争,杜绝假冒伪劣产品,纯洁”云茶“品牌形象。
(十七)强化茶叶市场营销。培植专业化的营销企业,建设营销队伍,策划特色鲜明的营销活动。积极探索现代营销方式,扩大茶叶超市销售率,加快发展专卖店、专柜、连锁营销和订单生产,探索并推广网络销售。鼓励云南茶叶企业到省外、国外建立“云茶”专销市场,支持茶叶进口国的企业到云南投资进行茶叶生产、研发、加工和贸易,构建云南茶叶走向国际市场的多元渠道。强化对宣传媒体的引导,形成良好的云南茶叶宣传报导机制。适时向国内外推荐云南茶叶,扩大云南茶叶的市场影响力。实行全方位市场战略,进一步巩固国内西部省区市场,发展壮大东部省区市场,不断扩大港澳台、日本、韩国及东南亚市场,努力恢复东欧市场,积极开拓北美及欧盟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