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是突出重点。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解决重点任务、重点领域、重点区域、重大工程和具有战略性、宏观性的重大问题,使“十一五”规划在解决实际问题、为人民办实事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四是强化重大项目对规划的支撑。“十一五”规划的编制,要贯彻落实“发展抓项目,改革抓企业”的方针,认真研究提出一批关系全局、意义深远、带动作用强的重大工程。加强项目前期工作,保证重大工程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真正发挥规划对项目建设的指导作用。
二、加强规划体制改革,创新规划编制方式
“十一五”规划是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的新形势下编制的第一个五年规划,要加快规划体制改革,努力探索层次清晰、功能明确、衔接协调的规划体系。进一步发挥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责,弥补市场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的缺陷。要突出比较优势,加快特色经济发展,加强基础设施和公共事业建设,合理规划生产力布局,做好重大项目前期工作。要切实改变以往五年计划包罗万象、上下雷同、针对性不强、缺乏特色和重经济、轻社会发展的倾向。不断创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提高规划的科学性、权威性,使中长期规划真正有效指导经济社会发展。
规划期限应根据对象特点确定。全省“十一五”规划纲要的规划期为5年,同时展望到2020年,并与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相衔接。专项规划、区域规划的规划期,可根据规划对象的特点与实际需要灵活合理确定。
坚持开门搞规划。要采取有效方式,利用各种渠道,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让社会各界广泛参与规划、认知规划,使规划编制过程成为统一思想、协调利益、达成共识的过程,把规划的目标转化成为社会各界的自觉行动。对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规划,要采取社会听证和社会公示制度。要进一步规范规划程序,依法编制规划。《规划编制条例》出台后,各级各类规划都要按规定的程序进行,逐步将规划编制纳入法制化轨道。
三、深入开展调查研究,认真搞好重大问题研究
全面分析国内外发展形势,正确把握我省经济社会所处的发展阶段,集中力量开展对重大问题的研究,是编制“十一五”规划纲要和重点专项规划的基础性工作。要针对重点、难点问题,做好以下7个课题的研究。
(一)“十一五”规划总体思路研究
主要研究:全省经济社会所处的发展阶段、基本特点,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有利因素与主要问题,以及国内外经济环境变化趋势对我省经济发展可能产生的影响;根据省委十届三次、四次全委扩大会议确定的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分阶段目标,深入进行重大战略研究;提出“十一五”宏观调控主要目标、基本思路、发展任务和主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