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1.广西壮族自治区花卉产业发展规划(2004—2010年)
2.广西花卉产业重点项目规划表
3.广西花卉产业发展产品类型结构生产规模及年销售额规划表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
二00三年十二月十九日
附件1 广西壮族自治区花卉产业发展规划(2004—2010年)
花卉是具有观赏价值的草本和木本植物的总称,是由园林绿化苗木、草坪植物、鲜切花、干花、切叶、盆栽植物、盆景(包括树桩盆景和山水盆景)、工业用花卉、食用花卉、药用花卉等组成。花卉产业泛指上述花卉及其种苗(含种球)的生产、加工、运输、销售和研究等。花卉产业是一项高效农业产业,也是一项有益于绿化环境、美化生活、陶冶情操,具有极显著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的新兴产业,是21世纪最有希望的产业之一。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提出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必然给我区花卉产业发展带来新的契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则为花卉产业的发展提供更大的空间。花卉产业的跨越式发展将会为全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作出重要贡献。为确保我区花卉产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结合我区实际,特制定本规划。
一、加快花卉产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一)发展花卉产业是我区农业结构调整的需要。
农业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是现阶段我国农业发展过程中的一次深刻变革,是关系农业和农村经济乃至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重大部署。积极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对增加农民收入,提高我区农业产业竞争力,巩固农业基础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花卉产业是一项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经济效益显著的新兴产业,我区资源、区位优势明显,选择发展花卉产业作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是农业可持续发展行之有效的途径。
(二)发展花卉产业是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和富民兴桂的需要。
花卉产业是一项占地少、效益高的朝阳产业,与传统农业相比,其经济效益可成倍甚至几十倍增长。因地制宜地发展花卉产业,可迅速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是实现富民兴桂新跨越战略目标的需要。
(三)发展花卉产业是增加就业机会、维护社会稳定的需要。
花卉产业是一个劳动密集型产业。我区农村劳动力富余,城镇就业压力大。发展花卉产业,可以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和下岗职工再就业问题,维护社会稳定,促进我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四)发展花卉产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生态环境与人居环境的逐步改善,人民群众对花卉的需求与日俱增。发展花卉产业可以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是我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
二、我区花卉产业现状及发展前景
(一)花卉产业现状。
花卉产业在我区目前已进入起步阶段。据自治区林业局调查统计,2002年全区花卉生产总面积20.9万亩,年销售额约7亿元,约占全国花卉总产值的2.5%。形成较大规模基地的有横县茉莉花基地、玉林和北海的花卉生产基地、南宁邕武路花卉长廊、南宁江西园林绿化苗木及草坪生产基地等。全区现有切花切叶生产面积约2300亩,盆栽植物面积6000亩,园林绿化苗木面积83500亩,草坪面积14200亩,花卉种苗面积200亩,工业及其它花卉面积102800亩。
南宁、桂林、柳州、玉林等城市相继建立了专门的花卉市场。据调查,全区共有花店1600多家,花卉年销售额约7亿元,其中区内自产的花卉产品约占 25%左右(工业花卉、药用花卉除外),其余的花卉大多来自广东、云南、上海等。自治区林业局、南宁市人民政府联合举办的2002年、2003年南宁春节花市,反响较好,效益显著,对我区花卉产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高度重视我区花卉产业的发展,将发展花卉产业列为我区农业与农村工作的重要内容,作为富民兴桂的重要产业之一。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管理机制不健全,产业政策不配套。
花卉产业是一个跨部门、跨行业的产业,涉及农业、林业、园林、旅游等部门。由于种种原因,多年来,我区花卉生产长期处于多头管理、条块分割、分散经营的状态,缺乏一个指导全区花卉产业发展的宏观规划,扶持政策滞后等。这些问题已严重制约着我区花卉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2.科技支撑体系尚未形成,专业人才缺乏。
花卉产业既属劳动密集型产业,又是技术密集型产业。目前我区花卉产业尚未建立强有力的科技支撑体系,专业人才缺乏,技术力量分散,花卉科研与开发处于自发状态,人才和技术均难以满足产业快速发展的需要。迄今只有广西林科院、广西农科院、广西大学、广西植物研究所、柳州市园林科研所等少数单位和部门拥有为数不多的花卉技术人才,缺乏能适应产业发展的科研机构和一支高素质的专业人才队伍,全区花卉科研、开发、推广、经营与管理等工作滞后,花卉产品的科技含量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