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航天发展“十一五”规划

  三、主要任务
  (一)增强产品供给保障能力,全面完成科研生产任务。
  1.确保完成航天产品科研生产任务。(略)
  2.加强航天产品研制生产条件建设。
  继续开展产品研制保障条件建设和批生产技术改造,通过产品保障条件建设与能力建设的有机结合,提高任务保障能力,全面推进任务能力结合型航天建设。
  生产线技术改造。建设一批工艺先进、专业安全、精益敏捷的生产线,优化批生产流程,健全规章制度,建立较完善的航天产品批生产体系。
  新一代运载火箭基本型研制保障条件建设。以打通研制线为目标,结合研制单位实际情况,以数字化建设为突破口,积极利用社会资源,建设基于信息化协同工作的设计、制造一体化研发平台。
  3.提高航天产品基础研发能力。
  建设航天系统研发平台,满足加强基础研究和超前保障的双重需求。
  核心能力基地。统一配置共用辅助设施和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一批在研制生产中起骨干作用、具备核心能力的研制生产基地。建设和完善风洞、试车台、微波暗室、定标场等多种重大试验验证设施和目标特性、结构强度等基础性研究试验基地。
  关键基础产品研发条件。开展有效载荷等关键基础产品研发和工程化条件建设,解决长期制约航天发展的关键基础产品问题,增强自主研发能力。
  4.加强信息化建设,提高制造业水平。
  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强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的融合,持续推进“设计上台阶、工艺上水平、验证上规模”,提高航天制造业信息化水平。以信息化为支撑平台,初步完成先进设计与试验测试、先进制造与质量保障、先进生产管理三大体系的数字化建设,实现三大体系的集成信息共享,形成快速研发、柔性生产和敏捷管理的能力,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缩短航天产品研制周期,降低研制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着力解决航天产品研制和生产过程中污染、高耗能和不安全问题,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降低20%以上;大力推行环保节约型加工,优先使用绿色含能材料和清洁能源。
  (二)启动并实施重大科技工程,带动科技跨越发展。
  1.载人航天工程。
  突破航天员出舱活动以及空间飞行器交会对接重大技术,建立具有一定应用规模的短期有人照料、长期在轨自主飞行的空间实验室。开展载人航天工程的后续工作。
  2.月球探测工程。
  工程将分三期实施。“十一五”期间将重点实施一期工程,实现绕月探测,发射我国首颗月球探测卫星,对月球资源的分布规律和月球表面进行全球性、整体性与综合性探测,并对地月空间环境进行探测。同时,将深入开展二、三期工程论证,并适时启动工程研制工作。


第 [1] [2] [3] [4] [5] [6] [7] [8] 页 共[9]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