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国家教委办公厅、新闻出版署办公室关于印发《全国大中专教材出版发行工作会议纪要》的通知

  二、与会代表一致认为,“七五”期间教材出版工作中存在以下问题:
  1.自编教材的出版缺乏必要的规划和管理。
  高等教育体制的改革,进一步扩大了学校办学的自主权,学校可以根据教学需要选用或自编教材。教育体制的改革适应了我国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对进一步调动教师做好教学工作的积极性,挖掘学校的教学潜力,提高教学质量是有利的。但是,由于对自编教材缺乏必要的规划,一些学校教材审定的机构和程序仍不健全,也出现一些质量不高,达不到出版要求的讲义作为自编教材出版,造成了个别版本过多,影响了高质量教材的选用。同时,个别教师为了评聘职称的需要,自编教材“封闭”使用,其编写和出版的质量均很差,学校师生反映强烈。
  2.教材价格需要调整,补贴办法亟待理顺。
  控制教材的价格,对教材出版的亏损进行补贴是发展教材出版事业的必要措施,但是,由于前几年受整个经济过热的影响,教材生产成本增加过快,据部分出版社提供的材料,教材的出版成本平均增加90%以上,虽然教材价格作了一定调整,但对专业性很强的出版社来讲,调价的收入远不能冲抵成本的增加。由于教材亏损补贴的标准是按1986年的平均成本核定的,不少专业课教材的补贴无法到位,挫伤了出版社出版教材的积极性。同时,1986年的补贴办法没有对教材的字数进行必要控制,致使少数作者和出版社不注重教材质量的优化,教材严重超字数,一些教材越编越厚,既不利于提高教材质量,又给国家的资财造成浪费。
  3.发行工作需进一步加强管理,理顺关系。
  “七五”期间,大中专教材的发行供应工作总的来讲是好的,统一征订的教材保证了课前到书。但是,由于教育体制的改革,学校扩大了办学的自主权,很多学校新开设了函授班、培训班和各种干部进修班,招生人数和课程设置调整频繁,教材需求的多样化和临时性大大增加,对现行的发行办法提出了新的要求,然而,“七五”期间,适应教学要求的新的发行机制尚未形成。一方面出版社库存教材逐年增加,资金周转日趋紧张;另一方面,不少发货店库存教材逐年减少,由于关系没有理顺,部分销货店经营教材的潜力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给学校征订后添购教材增加了困难。同时,少数书商和学校的个别人,大搞回扣风,从教材发行中牟取非法收入,冲击了教材的计划供应和正常的发行秩序,助长了不正之风的蔓延。
  三、会议研究和制定了“八五”期间教材出版工作的指导方针和主要任务。


第 [1] [2] [3] [4] [5] 页 共[6]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