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两类课程不同的教学任务,在选择教学内容时,应有所区分和侧重(见表4)。
1、学科类课程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体育教学大纲中的“体育卫生保健基础常(知)识”;“实践内容”中的各项运动的基本技术、基本技术的复杂串联或套路、(小)球类中的简单战术、教学比赛等,即那些需要教师进行系统教学,学生才能学会的较复杂的运动技术、战术等;健康教育内容。
2、活动类课程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体育教学大纲中“实践内容”中大部分的“发展身体素质的练习”、游戏类和各项运动的“基本技术”、“基本战术”等在实践中的运用,即那些不需要教师进行系统教学或在教学时间不长的情况下学生也能掌握的教材内容。
表4
体育两类课程整体的教学的内容
----------------------------------------
| 学科类 | 活动类 |
|-------------------|------------------|
|1、体育卫生保健常(知)识 | |
|2、实践内容: |实践教学内容: |
| 各项运动的基本技术、基本技术 | 发展身体素质练习的大部分教 |
|的复杂串联或套路、(小)球类中的简 |材、游戏类教材、各项运动中的基本技 |
|单战术、教学比赛等 |术和基本战术在实践中的运用、娱乐 |
|3、健康教育内容 |体育类 |
----------------------------------------
(注:《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体育教学大纲(讨论稿)》已将高中部分的两类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了区分,已颁布的《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体育教学大纲》规定的内容将根据上述原则进行区分,调整后的内容另发)
(三)教学组织的不同要求
由于两类课程所需完成的教学任务和确定的内容不同,因此,在教学过程的规律、教学组织形态、教学方法、师生关系、教学计划的制定和实施、单元设计和规模、课时教材量、教学评价、教学对象和要求等方面都存在差异(见表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