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国家经贸委关于认真贯彻全国学习推广邯钢经验暨企业管理工作会议精神的通知

  相当数量的国有企业处于困境,其问题是多年积累下来的,改革也需要有一个过程。但是,企业自身经营管理不善是造成部分国有企业效益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例如去年在报纸上“曝光”的一家造纸厂,全年亏损200万元,而光是污水沟中流走的白纸浆就价值72万元。一方面成本升高,资金紧张;另一方面又存在大量跑冒滴漏、损失浪费、管理粗放的问题,应当说,这并不是个别现象,而是国有企业中一个相当普遍的严重问题。经营管理不善的问题不解决,企业就难以适应市场竞争形势。但是,目前不少企业对这一点还没有深刻的认识,好多企业仍然热衷于跑项目、争投资、铺摊子,仍然想用增加投入的办法来维系企业的生存,掩盖管理上的漏洞,仍然等国家、靠上级,没能够很好地眼睛向内。显然,这样陈旧的观念只能使企业丧失机遇,更加困难。实际上,企业经营管理问题严重的另一面就是经营管理潜力很大,只要转变观念,眼睛向内,狠抓经营管理,企业的状况就会有巨大的改变,市场竞争能力就会大大增强。从这个意义上说,企业“潜力挖不尽”,我看是有道理的,邯钢的经验也是一个有力的证明。
  3、学习推广邯钢经验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客观要求。
  国有企业要适应市场竞争的形势,根本出路在于深化改革,转机建制,寻求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结合的有效途径。邯钢经验是深化改革的产物,学习推广邯钢经验,也是深化改革的要求。
  在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企业从经营机制到观念都将发生巨大变化,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要真正面向市场,进入市场,成为市场竞争的主体。邯钢就是这样走过来的。1990年,由于宏观调控压缩基本建设,钢材市场变得疲软,售价一跌再跌,原燃料又大幅度涨价,产品成本猛升,曾经一度红火的邯钢连续5个月亏损,生产的28种钢材有26种赔钱。宏观经济和市场环境都变了,怎么办?面对这样一个新的市场形势,邯钢的领导班子没有向国家伸手,让政府把自己包下来,没有犹豫观望,等待下一次经济过热的到来,更没有怨天尤人,束手待毙。他们坚持走改革的路,创造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办法,就是“赔钱的产品不生产”,就是“模拟市场核算,实行成本否决”,靠着这种办法,这么一种观念的转变,他们成功地闯出了一条生存和发展的新路。这样的例子很多,邯钢的经验非常突出。
  1991年元月,邯钢开始在企业内部推行这套经营机制和管理办法,当年实现利润5000多万。从此5年来,邯钢没有满足于已取得的经验和成效,停步不前,而是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不断加以完善、深化,经济效益连年提高。从1992年到1995年分别实现利润1.49亿元、4.5亿元、7.8亿元和7.09亿元。
  邯钢的成功经验证明,国有企业只要深化改革,真正面向市场,进入市场,积极调整自己来适应市场,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就能够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加强自己,发展自己,成为市场竞争的强者。
  4、学习推广邯钢经验是推进“三改一加强”的有效举措。
  我们前面说过,国有企业目前存在的问题是多年积累起来的,而且往往都是国民经济中各种深层次矛盾的综合反映,因此解决企业存在的问题单靠任何一种办法都难以解决,必须要实行综合治理,要通过改革来解决。深化改革是解决国有企业问题的根本出路,这些年来凡是搞得好的企业他们在改革和发展中总结出一条基本经验,就是要把改革、改组、改造和加强管理有效结合起来,这样才能收到搞好企业的综合效果。在这方面,邯钢的经验也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在这里,我想特别强调的是,邯钢比较成功地处理了改革和管理如何结合的问题,摆正了改革和管理的关系。邯钢可以说既是深化改革的典型,也是强化管理的典型。
  去年2月,我们曾经召开的全国企业管理工作会议,强调要正确认识和处理改革和管理之间的辩证关系,介绍了邯钢、海尔等企业管理经验,在全国引起了强烈反响。会后,各地区、各部门都召开了专门会议研究部署本地区、本部门的企业管理工作,很多省市和部门都是主要领导亲自抓。这次会议上将要介绍的冶金部、河北省、四川省等单位地区在学习推广邯钢经验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但是,去年管理会后也有一些不同看法,似乎抓管理就是放松改革。大量事实证明,在深化改革中大力抓管理是对的,改革和管理是一致的。邦国同志在去年会上讲了改革和管理的关系。去年7月份江总书记在上海、长春召开的企业座谈会的讲话从理论到实践阐述了改革和管理的关系。深化改革与加强管理如何有效结合是一个要长期解决的问题。国有企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深化改革,这是毫无疑问的,但是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改革措施的推出要求具有一定的外部条件,要求各方面的改革相互配套;改革措施要见效也需要有一个过程。我们一方面要不失时机地推进改革,积极创造条件,使改革见到成效,另一方面,也不能等待改革到位。在深化改革的同时切实加强管理,这是解决许多国有企业问题的一条现实途径。邯钢的经验说明,通过改善和加强企业管理来提高质量,提高效益的潜力是不可低估的。对多数企业而言,立足于现实,在深化改革的过程中认真抓管理,国有企业的面貌就会改观。当然,加强管理必须和深化改革结合起来,市场经济中的企业管理和计划经济中的企业管理从方式到内容都有许多变化和不同。比如邯钢的成本管理,出发点是市场价格,按市场价格倒推目标成本,以盈亏平衡点作为成本否决的封顶线。这样的成本管理就是市场经济中的成本管理,是和改革相结合的成本管理。我认为,邯钢的经验不能简单地把它看成是一般的成本管理方法,首先是一个企业内部经营管理的制度,同时又是一个新型的运行机制。为什么这样说?过去我们也搞核算,但过去搞的核算是与市场脱钩的,职工与市场不衔接,只是负责产品的生产。现在以市场可以接受的价格为目标,倒推算成本,这样就把企业职工和市场挂起钩来,使企业职工不仅负责生产产品,还要担负价格和效益的责任。这样就做到了两个挂钩,一是把每个职工与市场、成本、效益挂起钩来,二是把企业每个层次、每个环节、每个岗位和市场挂起钩来,形成全厂上下人人关心市场,人人关心成本,人人关心效益的新机制。邯钢的经验从根本上讲是增长方式的转变。另一方面加强管理也是深化改革的必然要求。改革措施要到实处,具有可操作性,只能通过科学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来实现。改组、改造的成果要巩固,形成效益,也要依靠管理。


第 [1] [2] [3] [4] [5] [6] [7] [8] 页 共[9]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