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实施ISO14000标准要服务于我国环境质量的改善
ISO14000系列标准的实质是通过规范组织的环境行为,全过程控制污染物的排放,合理利用资源能源,改善环境质量,其基本原则是强调本国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符合性。因此,实施ISO14000标准就要以我国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标准为主要依据,与国家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规章、制度和工作部署相结合。企业污染物排放达到国家或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要求,应是企业建立环境管理体系,通过IS01400l认证的基本要求。企业要按照ISO1400l标准要求实现污染预防的承诺,就要考虑结合产业结构调整,淘汰污染严重的落后工艺,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工艺与先进的污染治理技术。
三、各地环保部门和行业管理部门准确定位,积极做好ISO14000标准的推动服务工作
实施ISO14000标准,开展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是第三方认证属性的企业的自愿行为。实施ISO14000系列标准与环境保护的监督管理,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要运用按照国际相关导则建立的国家认可制度对ISO1400l认证进行管理,而不应用行政的办法来加以替代。地方环保部门在实施IS014000系列标准工作中应定位在积极推进鼓励IS014000系列标准的实施和对通过IS014001认证企业的违法监督上。环境管理体系为企业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管理平台,获得认证并不意味着能够完全解决自身存在的环境问题,在推行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工作的同时,地方环保部门仍应强化正常执法监督职能,对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工作予以指导,发挥IS014000标准对我国现行环境管理制度的有益补充的作用。
四、加强对认证工作的监督管理
加强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工作的管理,规范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市场,保证认证质量是有效实施IS014000标准,开展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活动的重要条件。认可机构要加强对认证机构的监督管理,严格执行《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机构管理处罚规则(暂行)》,对咨询和认证机构实行动态管理,要“有进有出”。
IS014000标准是一套环境管理的系列标准,涉及环境管理体系、环境审核、生命周期分析、环境绩效评价、环境标志、术语和定义等六个方面的内容,具有很强的环境业务技术特点,环境管理体系审核员除应具备审核所需的必备环境知识和技能外,还要不断扩大知识面,增加污染防治技术、清洁生产审计知识的学习,增加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标准的学习,不断提高咨询人员和审核人员的业务水平和个人素质。
五、加快国际互认的步伐,促进我国国际经贸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