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渔业行业。组织开展“2003年渔业院士行”活动;引进、消化吸收水产品质量安全预防控制技术,建立“水产养殖HACCP实验区”;在西部地区召开冷水性鱼类增养殖现场会;在5个县进行基层水产技术推广体系改革试点;举办水产品质量安全技术培训班、培训2000名防疫、检疫人员等项重点工作和标志性活动。由部渔业局、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负责组织。
4、农业机械化行业。主要组织开展水稻生产、玉米收获、经济作物生产、牧草生产、秸秆还田机械化技术和旱作节水、粮食产地烘干、设施农业工程、农副产品加工、农用航空等“十大农机化技术”推广;抓好保护性耕作工作,建设示范县58个,新增示范面积110万亩;抓好10个城市郊区、5条高速公路沿线、5个重点机场周边地区秸秆机械化还田示范区建设,力争实现农作物秸秆还田面积1000万亩。组织开展“农机大户培训”工作;举办油菜优势产区油菜生产机械化现场演示、南方水稻跨区机收作业现场会,“农机科技下乡”暨保护性耕作技术现场演示活动等七项重点工作和标志性活动。由部农业机械化管理司、农业机械化技术开发推广站负责组织。
5、农垦系统。主要围绕农垦发展五大行动计划开展大豆新品种、奶牛优质高产、种业、无公害农产品、天然橡胶、热带水果等六项新技术、新成果示范推广;加强培训,印发“加强农垦系统职业教育与培训工作的意见”、举办为期6个月的农垦高级管理人才培训班一期、培训农垦企业经营管理人员1200名、贫困农场青年职工6900人;为138个国家级边境贫困农场建立科技图书室,向每个科技图书室无偿赠送价值1—1.5万元的科技书刊,帮助贫困农场干部职工进一步提高科技文化素质;举办沿黄河流域垦区科技成果交流合作洽谈会;召开农垦系统科教工作会;搞好农垦科技体制改革调研,加快完善农垦企业特别是28家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技术中心建设,提高农垦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等项重点工作和标志性活动。由部农垦局负责组织。
6、中国农业科学院。落实农业科研机构改革方案,推进科技创新;围绕《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和《优势农产品竞争力提升科技行动》,开展科技攻关和关键技术研究;完善农业重点实验室、野外台站、农作物改良中心等科研实验设施,完成国家农作物基因资源与基因改良重大科学工程建设;重点在5-10个优势农产品产区开展配套技术示范;组织农产品加工和质量标准专家在11个产区举办10期《危害分析关键控制点(HACCP)》和《良好作业规范(GMPs)》培训班,培训1000技术骨干;与布局地区合作建立效益型行动农业示范区,扶植50家农产品加工企业;组织科技人员500人次深入辽宁、甘肃、西藏等10余省区举办8次科技节和新技术、新产品展示会,与农业科技综合示范县、科技扶贫和地方开展科技合作;组织示范推广优质、专用农作物(抗虫棉花、双低油菜、高油高蛋白大豆、优质小麦、水稻、蔬菜、牧草等)60个新品种,推广新型疫苗防治技术、无公害蔬菜、水果、茶叶等标准化生产技术10项,指导地方建立科技示范基地10个;以科技示范县和科技园区为基地,举办技术培训班30场,培训农民10万次,培育科技示范典型100户、龙头企业3-5家、带动3万农户;启动中国农科院国际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园等项重点工作和标志性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