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系有效运行是企业建立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根本目的,通过体系试运行,检验体系策划与设计及文件的充分性、有效性和适宜性,充分发现体系存在的问题,利用体系自我发现、自我纠正和自我完善的机制,使体系不断得到完善。
6.监督和评审
及时发现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是体系不断完善和改进的重要手段,通过体系自身的各种监督,检查体系是否按计划运行,判定体系的有效性、适宜性和充分性。
7.纠正和预防
为保证体系能够有效发挥作用,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必须采取纠正措施,以保证体系按计划实施,为防止类似的问题重复出现,还应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并保证实施。
8.持续改进和保持
“建立和保持”是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重要要求,体系能否持续有效和适用,保持是关键,体系保持是根据金属非金属矿山企业情况和外部环境的变化而动态适应的过程。
(四)金属非金属矿山风险的特点
任何企业的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都应该适合本企业风险的特点。金属非金属矿山企业生产条件复杂多变,作业环境差,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多,大型机具及高风险作业在大部分生产过程普遍存在,所以,金属非金属矿山企业建立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时要结合自身生产的实际,充分考虑生产过程中的各类风险,并在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中充分体现。根据金属非金属矿山的现状,风险特点主要为:
1.极易导致事故且后果严重
金属非金属矿山的生产每时每刻都处在变动之中,采矿、掘进、凿岩爆破等均随着生产的推进而不断变化,加上地址条件的变化莫测,风险难以控制,经常造成重特大伤亡事故,主要有:大面积坍塌和冒顶片帮、透水、中毒、窒息、火灾等。
根据统计资料表明,在金属非金属矿山生产过程中60%以上的事故是冒顶片帮和坍塌事故,有效控制此类事故的发生是企业安全健康管理的重点。
2.高风险作业普遍
金属非金属矿山生产过程中大量存在高风险作业、高风险环境、高风险物料和高风险设备。如爆破作业、开采作业、开拓作业、支护作业、检修作业、安装作业、露天采剥作业、高处作业、雷管、炸药、有害气体、放射性,通风机,提升设备等。
3.操作人员资质要求高
由于金属非金属矿山企业生产过程的高风险特性,操作人员上岗资质要求较高,除一般工业企业生产中所需的资质外,还包括:爆破工、信号工、把钩工、矿井泵工、风机操作工、主提升机操作工、绞车操作工、尾矿工、安全检查人员等。
二、建立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准备
建立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是一项十分复杂和涉及面很广的工作,企业要想建立适合自身特点和真正能够发挥其管理作用的体系,建立体系的前期,必须进行工作准备。首先,最高管理者就体系的建立和保持必须做出坚定的承诺,并予以行动的支持,提供体系所需的各方面资源。如人力、工作时间、硬件及软件投入所需的资金、办公条件、配合部门以及信息资源。
其次,按照《
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审核规范》的要求,最高管理者应任命管理者代表负责体系管理工作,并被授权明确的职权。管理者代表负责组建体系工作班子,指派专门的负责机构,配备具有所需工作能力的人员。
第三制订详细的工作计划,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涉及组织的方方面面,建立的周期较长,企业应根据体系的规模、自身特点和资源情况制定具体可行的工作计划。为保证每项工作能够按计划实施,应进行明确的分工和责任落实,并根据计划情况合理分配资源。
第四是组织有关人员接受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相关知识的培训。建立符合《导则》、
《指导意见》要求且适用于企业自身的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深刻理解和领会其要求是基础,所以,对包括最高管理层在内的全体员工进行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有关知识的培训,是开始建立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之初十分重要的工作,因此,金属非金属矿山企业应制定详细培训工作计划,保证全体员工对体系建立和保持的有关要求和知识有全面的掌握。
培训工作可由外部专家或技术咨询单位协助进行,根据不同层次、职责和承担的工作分层次进行,不同的培训对象采取的培训形式、内容有所不同。通常情况下包括决策层培训、管理层及内审员培训和作业层培训。
1.决策层的培训
决策层指最高管理层,对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建立起重要作用。他们能否全面领会体系的各项要求和内涵,直接影响体系的效果。所以,对他们的培训,主要是建立OSHMS的重要意义、OSHMS的基本原理、总体要求、主要内容和特点以及体系实施过程中与其职责直接相关的要求,以便统一思想认识,在推进工作中给予有力的配合和支持。另外决策层掌握着体系实施所需的大部分资源,只有决策层的认识有一定的提高,才能保证体系建立和保持。
2.对于管理层及内审员的培训
管理层和内审员在体系建立、实施和维护工作中起重要作用。为确保其胜任该工作,培训应根据体系建立和维护的需要,除进行建立OSHMS的重要意义、OSHMS的基本原理的培训外,重点要深入进行建立体系的准则、建立体系的步骤、危害辨识和评价及相关安全知识、文件编写和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审核等知识的培训。
特别应该注意的是内审员的选择,内审员是企业建立、实施和保持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骨干,能否建立符合企业特点和要求的体系,内审员的作用至关重要,一般情况,内审员应来自于生产管理、设备管理、检测检验、安全管理等对安全工作有重大影响的各个部门或岗位,
3.作业层培训
全员参与是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管理思想的重要要求,是体系建立、实施和保持的基础,是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各项要求在工作中得到落实的保证。全员培训可使员工全面了解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要求,尤其是与本岗位工作有关的要求。培训可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
三、初始评审
(一)初始评审的目的及要求
对于尚未建立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金属非金属矿山企业,通过初始评审过程,全面掌握本单位职业安全健康管理现状,为企业持续改进职业安全健康绩效确定基准,为策划适合本企业特点的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提供支持,初始评审的结果是建立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基础。
初始评审的结果是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建立的重要依据,对体系策划有重要的影响,初始评审应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制定详细的实施方案。方案中要落实初始评审工作的各级领导和专业人员的职责,开展各项工作的方法和步骤,制订各种工作表格,初始评审是一个文件化的工作过程,各项工作过程和结果都应形成文件。
为保证初始评审的充分性和准确性,初始评审的各项工作都要进行有效组织,要成立初始评审工作小组,各工作组根据工作任务的不同,由综合管理、安全监督、生产工艺、设备管理等方面人员组成,并设专人或部门对各工作组的工作情况进行协调和管理,整个初评工作应保证员工的充分参与。初始评审的最终结果应形成文件化的初始评审报告,作为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建立和职业安全健康绩效持续改进的基础。
(二)初始评审的内容
金属非金属矿山企业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通过实施初始评审对现有职业安全健康管理状况及相关管理制度进行评价,具体内容如下:
1.收集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对其适用性进行确认,对遵守情况进行调查和评价;
2.对现有的或计划的作业活动进行危害辨识和风险评价,确定现有措施或计划采取的措施是否能消除危害或控制风险;
3.对本企业所有现行的职业安全健康管理的规章制度和程序进行清理,包括现有的安全健康运行记录;
4.对现行的组织机构、资源配备和职责分工等情况是否满足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要求进行评价;
5.分析以往的事故情况以及员工健康监护数据等相关资料,包括人员伤亡、职业病、财产损失的统计和趋势分析。
(三)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策划
初始评审工作的重点是对金属非金属矿山生产过程中所有的危害进行辨识,并逐一进行评价,确定出金属非金属矿山生产过程中的不可承受风险,为体系的策划提供依据。
为保证对金属非金属矿山生产过程中的风险,尤其是不可承受风险能够及时和有效控制,并满足《
安全生产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企业应定期或及时地开展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工作,确定出金属非金属矿山生产过程中原有或新产生的风险,为风险控制措施的策划提供充分的信息。
为确保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工作的规范性和系统性,金属非金属矿山企业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建立并保持一套管理程序,程序的内容应结合金属非金属矿山企业风险的特点,对如何实施危害辨识和风险评价工作进行整体描述,管理程序一般包括以下内容,但不同的企业根据自身情况的不同会有所不同:
1)工作职责;
2)对辨识评价人员的要求;
3)辨识范围;
4)如何选择辨识和评价的方法;
5)实施危害辨识和评价的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