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计划免疫技术管理规程

  4.4.3 电冰箱长期停止使用时,应将箱内外擦干擦净,每周开机2小时。
  4.4.4 每季对电冰箱进行一次全面保养。切断电源,检查电冰箱铰链、门封条、螺丝是否松动变形,彻底清除电冰箱内外暴露部分的灰尘和污物。
  4.4.5 每年对电冰箱的性能进行一次全面检验和测试。
  4.4.6 发现电冰箱出现异常或故障应及时报告,由专业人员或修理单位进行检查和修理,非专业技术人员不得随便拆卸。
  5 冷藏箱
  5.1 使用
  5.1.1 运送和短期贮存疫苗
  (1)将冻结的冰排整齐地摆放在箱内四边和底部,中部摆放疫苗,上面覆盖冰排。
  (2)箱内冰排数量可根据气温、运输时间调整,疫苗安瓿不能直接与冰排接触,要采取措施避免疫苗破碎、冻结和潮解。
  5.1.2 运送冰排 将冻结的冰排整齐地摆放在冷藏箱内。
  5.1.3 冷藏箱要锁紧,装车时摆放平稳,运输途中要避免阳光直射、碰撞和剧烈颠簸。
  5.2 保养
  5.2.1 每次使用后及时收回,擦净水迹和污迹,保持箱内外干燥和清洁。
  5.2.2 每次使用后检查锁扣、拉手、铰链和橡皮垫等易损部件,如有损坏及时修理和更换。
  5.2.3 经常给锁扣和铰链注润滑油。
  6 冷藏包
  6.1 使用
  6.1.1 冰排冻制后可能有轻微变形,装包时应将变形小的一面与包壁接触。
  6.1.2 冷藏包的内部底层应垫上能减震和吸水的纱布或纸。
  6.1.3 采取相应措施,防止疫苗安瓿碰破及液体疫苗和稀释液冻结,防止OPV潮解。
  6.1.4 装好疫苗后要立即盖上冷藏包盖,扣好锁扣或拉链。
  6.1.5 自行车运输冷藏包时要捆扎牢固,注意避免链条轧断包带。
  6.1.6 冷藏包内放置冰排的数量,应根据气温、完成接种的时间要求进行调整。
  6.1.7 冷藏包的使用单位要固定,每次领交时要有检查和记录。
  6.1.8 冷藏包要专用,不能放与疫苗无关的物品(如食物、粪便标本等)。
  6.2 保养
  6.2.1 冷藏包要摆放在特制的木架上,存放冷藏包的房间要通风干燥。
  6.2.2 冷藏包沾有污染要及时用软湿布擦拭,不能用水冲洗。
  6.2.3 冷藏包内潮湿要打开包盖,放在通风处吹干,避免阳光曝晒。
  6.2.4 冷藏包损坏要及时整理和更换。
  7 冰排
  7.1 每次冷链运转后,应将冰排从冷藏箱(包)内及时取出,倒出冰排内的水,擦去污迹。
  7.2 冰排应与冷藏箱(包)分开存放。

第四章 接种的组织与实施

  1 接种的服务形式
  1.1 城市、城镇应开设接种门诊,实行按日、周、旬接种。
  1.2 农村地区实行月(或双月)接种;有条件的农村地区,可推广以乡为单位定时定点接种门诊形式,实行按周、旬接种。
  1.3 交通不便的山区、海岛、少数民族边远地区和牧区等每年至少要提供6次免疫服务。
  1.4 实行按日、周、旬、月接种的地区要固定接种日期和接种点。接种日期要选在大多数群众方便的时间,接种点应根据人口密度、接种对象数量和交通情况设置。
  1.5 乡(镇、街道、下同)、村(居委会,下同)基层卫生单位要成立接种组或专人具体负责接种工作。接种组成员要相对稳定,职责明确。
  1.6 对流动人口儿童、计划外生育儿童和各种原因未能如约接种的儿童,应采取各种方式给予补种。
  2 计划免疫的宣传与培训
  2.1 利用每年4月25日“全国儿童预防接种日”及其他有利时机,开展健康教育活动,普及计划免疫科学知识。
  2.2 凡参加接种的人员都必须经过计划免疫专业培训,能正确掌握接种对象,疫苗性质,接种部位、剂量、方法和禁忌证、接种反应判断、处理方法,预防接种安全注射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实行持证上岗的制度。
  3 接种前的准备工作
  3.1 确定接种对象
  3.1.1 根据卫生部规定的儿童免疫程序,确定应接种对象,及时建立预防接种证、卡(簿)。
  3.1.2 准备登记统计表册;清理接种卡(簿),根据接种记录,核实接种对象;选出接种对象卡片(或抄写名单)。
  3.1.3 主动搜索并发现流动人口和计划外生育儿童中的接种对象。
  3.2 通知儿童家长或其监护人。
  3.2.1 采取各种方式,如通知单、广播、口头通知等,通知儿童家长或其监护人。
  3.2.2 通知应包括接种对象的姓名、接种日期及地点、疫苗名称、禁忌证和注意事项等内容。
  3.3 分发和领取疫苗。
  3.3.1 根据本次各种疫苗的应接种人数计算领取疫苗数量。
  3.3.2 准备冷藏包(箱)。
  3.3.3 办理领发疫苗的手续,做好疫苗的领发登记,包括领发单位、疫苗的名称、数量、生产单位、批号、失效期、领发时间、经手人签字等。
  3.3.4 将疫苗放入已装好冰排的冷藏包(箱)内,分发至各基层接种点。
  3.3.5 OPV和MV放在冷藏包(箱)的底层;BCG放在中层,并有醒目标记;DPT、DT、HBV放在上层,不要紧靠冰排防止冻结。
  3.3.6 OPV应装在小瓶或塑料袋内,BCG、DPT、MV、DT、HBV和稀释液要用纱布包好,冷藏包的空隙也要用纱布或纸张填充,以防止疫苗震碰破损。
  3.4 准备和消毒接种器材
  3.4.1 按应接种对象人次数的1.2倍准备接种器材,包括1ml、2ml玻璃注射器和4.5号、5号、5.5号、6号针头及卡介苗专用注射器和针头。有条件的可使用有批准文号的合格的一次性无菌塑料注射器进行接种。
  3.4.2 玻璃注射器和针头用清洁水清洗干净,挑出并废弃破损的注射器和弯曲、带钩、不锐利的针头。清洗时应抽出注射器的针芯,洗好后针筒针芯对号,包上脱脂纱布进行消毒。针头成排插在纱布的夹层中待消毒。
  3.4.3 压力蒸汽灭菌 使用手提式压力蒸汽灭菌器时,蒸汽压力要达到1.05~1.40kg/平方厘米(15~20磅或121.3~126℃),并持续25分钟(压力表应校正、测试);使用便携式压力蒸汽灭菌器时,要在确保限压阀间歇排汽后持续15分钟(海拔2500米以上的地区需持续30分钟)。
  3.4.4 煮沸消毒 是在无压力蒸汽灭菌器的情况下的消毒方法,要把接种器材完全浸没在水中,水面高出消毒物2cm以上,持续煮沸30分钟。
  3.4.5 经压力蒸汽灭菌后的接种器材保存期为1周,经煮沸消毒后的接种器材当日使用。超过保存期或打开后需重新消毒方能使用。
  3.4.6 使用一次性无菌塑料注射器时,使用前要检查包装是否完好并在有效期内使用。
  3.4.7 准备和消毒喂服OPV糖丸疫苗的小口杯、药匙。
  3.5 准备药品、器械 75%乙醇、95%乙醇、镊子、棉球杯、消毒棉球或棉签、酒精灯、小型煮沸消毒器、治疗盘、体温表(肛表或口表)、甘油、听诊器、注射器、压舌板、血压计、针灸针、1∶1000肾上腺素针剂等。
  3.6 分发器材 将药品和已消毒好的注射器材及器械装入接种箱(包),分发至各个基层接种点,并做好领用登记。
  3.7 接种场所的设置 接种场所的选择要考虑交通方便,居民集中,且要相对固定;室内应宽敞清洁、光线明亮、通风保暖,并准备好接种工作台、坐凳以及儿童和家长休息、等候的坐凳;室外要设有醒目的标志,便于群众识别。接种场所要布置儿童保健和计划免疫内容的健康教育和宣传资料。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