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关于开展中东部地区生态功能区划的函

  生态环境现状评价要针对目前主要生态环境问题的形成和演变过程,评价内容应包括:
  (1)土壤侵蚀
  (2)沙漠化
  (3)盐渍化
  (4)石漠化
  (5)水资源和水环境
  (6)植被与森林资源
  (7)生物多样性
  (8)大气环境状况和酸雨问题
  (9)滩涂与海岸带
  (10)与生态环境保护有关的自然灾害,如泥石流、沙尘暴、洪水等
  (11)其它环境问题,如土壤污染、河口污染、赤潮、农业面源污染和非工业点源污染等
  5.3 评价方法
  生态环境现状分析可以应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在评价中应利用遥感数据、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等先进的方法与技术手段。
  (1)土壤侵蚀:可以用土壤侵蚀模数法或土壤水蚀调查法评价,具体方法、指标与分级标准参见附件B1。
  (2)沙漠化:可用风蚀侵蚀模数法或土壤风蚀调查法评价,具体方法与指标参见附件B2。
  (3)盐渍化:土壤盐渍化是指干旱、半干旱、亚湿润干旱区由于旱地灌溉而形成的土壤次生盐渍化,可用土壤含盐量评价土壤盐渍化程度,具体指标参见附件B3。
  (4)石漠化:可根据土壤侵蚀程度、岩石裸露情况、植被覆盖度、坡度、土层厚度等因素的综合特征进行评价,具体指标参见附件B4。
  (5)水资源和水环境状况:水资源状况可通过分析地表水、地下水、过境水资源,以及水资源总量与可用水资源量等,比较人均水资源量及单位土地面积水资源量及变化趋势。
  水环境状况评价参考《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有关方法与标准。
  (6)植被与森林资源变化:主要依据植被图和森林资源详查的结果,分析重要植被类型,尤其当地天然植被的变化情况与演变趋势。比较分析不同时期森林资源的组成与变化趋势。
  (7)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包括生态系统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现状评价可以侧重在生态系统多样性和物种多样性两方面。
  生态系统多样性可用生态系统类型、面积、分布范围及其代表性评价。
  物种多样性可用区域内国家级与省级保护对象及其数量评价。同时,还可对重要农作物的种质资源进行分析。
  (8)大气环境状况和酸雨问题:大气环境状况评价参考《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的有关方法与标准。
  酸雨推荐使用降水酸度来评价酸雨的现状和程度,具体指标参见附件B5。必要时可综合考虑酸雨频度。
  (9)滩涂与海岸带:主要考虑其受损害与受污染状况,尤其要关注具有重要生态功能的海岸带、滩涂与近海区生态环境状况。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