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国务院关于印发《九十年代中国食物结构改革与发展纲要》的通知

  广大的一般地区,食物消费水平达到全国平均水平。
 三、实现食物发展目标的若干政策措施
  (九)制定系统配套的食物发展政策。根据我国食物发展的总体要求,各有关部门要相应制定系统、配套的产业政策,包括经济政策、技术政策和组织管理政策,以及产前、产中、产后的系列化服务政策。要把我国食物发展目标纳入各有关部门和行业的发展计划之中,加以统筹规划。尤其是食品生产、加工、流通、贸易等部门,都要围绕食物发展的要求,制定具体的实施规划和相应的政策措施,认真组织好各项实施工作,狠抓落实。
  (十)保障粮食生产的稳定增长,调整种植业生产结构。粮食和饲料的稳定增长,是食物结构改革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必须始终抓紧,保障其稳步发展。首先,要大力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建立起粮田保护区制度;其次,现行的各种扶持粮食生产的优惠政策和建设投资不得减少,并保证落实到实处;此外,要尽早建立健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粮食产销宏观调控体系,以确保粮食生产的稳定增长。在此基础上,根据市场需求,在增加优质稻米、小麦和各种杂粮的同时,增加适应多种加工需要的粮食和经济作物原料生产。要改变传统的种植业二元结构,逐步形成粮食作物饲料作物经济作物协调发展的三元结构。使饲料作物生产形成相对独立的产业。同时,要把豆类从粮食生产中分离出来,作为优质高蛋白作物对待。要安排好饲料和豆类作物的发展计划。进行单独的产量统计并制定有效的扶持政策,加快发展。要继续发展蔬菜和干、鲜果生产,重视改良品种和提高质量。
  (十一)大力发展畜牧食物生产。稳步发展生猪生产,着重提高出栏率和瘦肉率,加速推广优良品种,建立高效生产体系,提高猪肉产量和品质。要加快发展耗粮少、转化率高的畜禽和蛋、奶生产。要充分利用好农村的农作物秸秆,采取青贮和秸秆氨化等有效措施,加快发展肉牛、奶牛和羊等草食性动物生产。要加快牧区畜牧业的发展步伐,搞好草原、草场的改良和开发利用,提高生产能力。要大力增加蛋白质饲料,控制并逐步减少大豆和各种饼粕的出口,促进优质动物性食物生产的发展。到本世纪末,猪肉在肉类中的比重要下降到百分之七十以下,禽肉和牛羊肉的比重分别上升到百分之十八和百分之二十以上。
  (十二)提高水产品在动物食物中的比重。要根据综合治理与重点开发并重的原则,在保护水产资源,稳步发展水产捕捞的同时,重点抓好浅海、滩涂和内陆低洼盐碱荒地的综合开发利用,大力发展小水体高产精养和节地、节粮型养殖业。同时要继续加快大中型水域的开发利用。要努力加快发展远洋渔业。力争到本世纪末,将水产品在动物食品中的比重提高到百分之二十,其中人工养殖产量从目前的百分之五十上升到百分之六十以上。
  (十三)全方位开发国土资源,发展食品国际贸易。根据我国国情特点,食物发展必须立足于国土资源的全方位开发,走食物生产多样化的道路。要进一步开发和利用好丘陵、荒山、沙地、草地和农区秸秆资源,充分利用可养殖的海淡水水面,生产更多的动物性食品;要充分开发和利用我国广大的森林资源,发展各类森林食物。同时,要在食物供给基本立足国内的基础上,根据需求与效益相结合的原则。努力发展我国食品的进出口贸易,满足人民多样化的食物消费需求,推动我国食物各产业的更好发展。


第 [1] [2] [3] [4] [5] [6] 页 共[7]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