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国务院关于印发《九十年代中国食物结构改革与发展纲要》的通知

  人民食物消费水平迅速提高。一九九零年,我国人均肉、蛋、奶和水产品的消费量分别达到二十点一公斤、六点三公斤、四点二公斤和六点五公斤,比一九七八年都增加一倍以上。水果和蔬菜等食物的消费水平也大幅度提高。动物性食物及其他食物的增加,开始起到了部分替代口粮的作用。人均口粮消费从八十年代后半期开始出现逐年下降,由一九八六年的二百五十三公斤下降到一九九零年的二百三十九公斤,平均每年下降三公斤多,人民食物消费质量不断得到提高。
  食物营养结构显著改善。八十年代,我国人民膳食中主要营养素出现了较快的增长趋势。到一九九零年,每人每日供给的热能达到二千六百八十大卡,蛋白质七十点二克,脂肪五十六点八克,已接近世界平均水平。
  (二)随着生产和需求的进一步发展,我国食物结构和食物消费中的不合理状况日益显露出来,引导我国食物发展和食物结构调整已是刻不容缓。
  首先,我国人民的食物消费水平刚刚跨越温饱线,食物消费基本上属于“高谷物膳食”类型,总体营养水平还较低。动物性蛋白质所占比重仍然明显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也低于亚洲和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另外,我国一部分地区,由于经济落后,还有几千万人尚未完全解决温饱问题。由于我国人口多、耕地少,而且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难以改变这种状况,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购买力的提高,对食物的需求压力将越来越大。
  其次,我国当前食物消费中仍然存在一些明显不合理现象。一是在食物消费中优质蛋白质食物所占比例小,不仅动物性食物消费水平较低,豆类食物消费水平也明显偏低,而且增长缓慢。二是在动物性食品中,蛋白质含量较低且耗粮较多的猪肉比重高达百分之八十;蛋白质含量较高而耗粮较少的禽、蛋、奶、鱼类和草食性动物的比重过低。三是一些不科学、不文明的消费习惯依然存在。酒类尤其是耗粮多的高浓度白酒消费过多,低质白酒的消费增长过快;食物尤其是优质食物由于集中消费造成的浪费现象还很严重。四是食物消费中的不平衡性还十分突出,营养过剩与营养不良并存的状况有加剧的趋势。一方面,由于膳食不平衡或营养过剩所造成的“富裕疾病”已开始出现,另一方面,由于食品品种单调或营养不全造成了一部分人的营养不良症。我国儿童中缺铁性贫血病、北方佝偻病以及缺乏多种维生素病的发病率都比较高。
  因此,九十年代我国食物工作将面临着十分紧迫的艰巨任务:一方面要大力发展食物生产,以保障人民日益增长的食物需求;另一方面要大力改善和调整食物结构,尽快建立起适合中国国情、科学合理的国民膳食结构。


第 [1] [2] [3] [4] [5] [6] 页 共[7]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