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关于印发《九十年代中国食物结构改革与发展纲要》的通知
(一九九三年二月九日经国务院第二百二十次总理办公会议审议通过)
现将《九十年代中国食物结构改革与发展纲要》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研究,并遵照执行。
建国以来,我国人民的食物状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目前已开始进入一个新的重要发展阶段。及时地制定并施行我国食物结构改革和发展纲要,对于正确引导我国食物结构的调整,促进食物生产和消费的均衡、协调发展,保障国民经济持续、稳步增长,不断提高我国人民的营养水平和整体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各级人民政府要高度重视和加强对食物工作的领导,要参照《九十年代中国食物结构改革与发展纲要》,结合本地实际情况,相应制定出本地区的食物发展纲要,并逐步组织实施。国务院各有关部门要按照《九十年代中国食物结构改革与发展纲要》提出的各项基本目标和政策措施,积极配合,大力协同,促进和保障我国九十年代食物结构改革与发展目标的顺利实现。
九十年代中国食物结构改革与发展纲要
食物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人民的食物状况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开始进入一个新的重要发展阶段。及时地引导我国食物结构的改革和调整,促进食物生产与消费的协调发展,并尽快建立起科学、合理的食物结构,已经成为关系到我国国民整体素质提高和国民经济发展与繁荣的一项十分紧迫而重大的任务。为此,特制定我国九十年代食物结构改革与发展纲要。
一、我国食物发展现状
(一)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人民的食物状况发生了很大变化。尤其是进入八十年代以后,我国食物发展速度加快,食物结构显著改善。
食物生产大幅度增长。八十年代,我国粮食总产稳步登上了四千亿公斤的台阶,人均粮食产量已接近四百公斤,从而结束了我国粮食长期短缺的历史,奠定了保证全国人民粮食基本消费和加速发展动物性食品生产的重要基础。畜产品和水产品出现了从未有过的持续高速增长。一九九零年,我国肉类总产量达到二千八百五十七万吨、禽蛋七百九十五万吨、奶类四百七十五万吨、水产品一千二百三十七万吨,都比一九七八年增长二倍左右,十二年间平均每年的增长量比新中国成立后的前二十九年平均增长量高出十倍以上。与此同时,蔬菜和干鲜果生产也成倍增长。这些都构成了我国人民膳食和营养改善的重要的物质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