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计算,各公司的倾销幅度分别为:
1、韩国公司
株式会社高合化学 4%
爱敬油化株式会社 1.4%
东洋制铁化学株式会社 4%
其他韩国公司 13%
韩国株式会社高合在递交的答卷中,要求株式会社高合化学(KP Chemical Corporation)与株式会社高合(Kohap Corporation)适用相同裁决结果,调查机关对此不予支持,鉴于邻苯二甲酸酐业务已经实质从株式会社高合转到株式会社高合化学,因此由株式会社高合化学(KP Chemical Corporation)承继株式会社高合的裁决结果。株式会社高合以后不再生产并向中国出口被调查产品,因此株式会社高合(Kohap Corporation)适用其他韩国公司13%的倾销裁定。
2、日本公司 66%
3、印度公司 13%
四、累积评估
调查机关在考察了相关证据材料之后认为,除一家韩国公司的倾销幅度小于2%外,其他来自韩国、日本和印度的被调查产品的倾销幅度均不小于2%,不属于微量倾销幅度;而且来自韩国、日本和印度的被调查产品的进口数量均超过国内被调查产品总进口数量的3%,不属于可忽略不计;被调查产品在中国国内市场均通过直销、经销商经销或其他方式销售到最终用户,被调查产品与中国国内同类产品的销售渠道是完全相同的。因此,在中国国内市场上被调查产品之间以及被调查产品与国内同类产品之间竞争条件相同,存在相互竞争关系,对原产于上述三国的进口被调查产品给国内产业造成的损害进行累积评估是恰当的。
五、国内产业的实质损害及损害程度
调查机关对中国国内邻苯二甲酸酐产业所受损害及损害程度进行了调查。现有证据表明:
(一)被调查产品的进口数量和占中国国内市场份额
1、被调查产品的进口数量总体处于增长趋势,后期有所下降,但绝对数量仍然较大。据中国海关统计,调查期内,1998年、1999年、2000年和2001年,韩国、日本和印度三国合计向中国出口被调查产品分别为14.07万吨、15.03万吨、16.38万吨和13.09万吨。1999年、2000年和2001年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6.79%、8.96%和下降20.09%,但被诉国向中国出口被调查产品的绝对数量仍然较大。
2、被调查产品的进口数量占中国国内该产品总进口量的比重很大,后期趋于上升。据中国海关统计,调查期内,1998年、1999年、2000年和2001年,韩国、日本和印度三国合计向中国国内出口被调查产品数量占国内该产品总进口量的比重分别为87.84%、77.75%、75.43%和80.75%。1999年、2000年和2001年分别比上年下降10.09、2.32个百分点和提高5.32个百分点。
3、被调查产品的进口数量占中国国内市场份额有所下降。据中国海关统计,调查期内,1998年、1999年、2000年和2001年,韩国、日本和印度三国合计向中国国内出口被调查产品数量占国内市场份额分别为34.08%、29.16%、26.97%和21.11%。
(二)被调查产品的进口价格
据中国海关统计,调查期内,韩国、日本和印度三国向中国国内出口被调查产品的加权平均价格波动,后期出现下降趋势。1998年、1999年、2000年和2001年上述三国向中国国内出口被调查产品价格分别为374.89美元/吨、449.90美元/吨、530.44美元/吨和471.65美元/吨。1999年、2000年和2001年分别比上年增长20.01%、17.90%和下降11.08%。2001年1-12月被调查产品的进口价格平均每月下降0.41%。1999年、2000年被调查产品出口价格增长,主要是受国际原油价格上涨的影响。2001年被调查产品价格的下降使国内同类产品价格大幅下滑,严重压低和抑制了国内同类产品的价格。
(三)被调查产品对中国国内相关产业的影响
调查期内,中国国内邻苯二甲酸酐的表观消费量呈增长态势。1999年、2000年和2001年分别比上年增长24.81%、17.80%和2.10%,年均增长14.50%。2000年下半年,国内邻苯二甲酸酐的大量进口,造成当年的库存增加,使得2001年的进口量下降;2001年国内邻苯二甲酸酐价格大幅下滑,企业亏损严重,国内产业被迫压缩邻苯二甲酸酐生产量。以上原因造成2001年邻苯二甲酸酐表观消费量增幅趋缓,但总体一直处于增长态势。
调查机关调查发现,在调查期内韩国、日本和印度三国向中国大量低价出口邻苯二甲酸酐,对中国国内同类产品产业造成了冲击和严重影响,主要事实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