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把开展“质量、品种、效益年”活动同强化企业管理结合起来。要继续抓好企业升级工作,提高标准,完善办法,充分发挥企业升级激励机制的作用,促进企业加强管理,全面提高企业素质;要加强企业管理基础工作,搞好现场管理、各项专业管理和班组建设,健全规章制度,加强劳动纪律和工艺纪律,保障质量,安全生产;要组织和加强全面经济核算,在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建立严格的计量验收盘点制度,健全帐表,完善核算办法,严格财务开支的审批手续和领报制度;要加强专用资金的管理,提高资金的使用效果,严禁把生产性资金挪用于奖励、福利等非生产性支出,特别是要注意用好国家贷款,力求少投入,多产出;要采取有力措施,加速资金周转,增产节约,增收节支;各级财政、金融和主管部门要加强对企业经济核算的督促检查,分类指导;企业要运用全面质量管理、市场调查预测、价值工程、营销技术以及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等各种行之有效的现代化管理方法和手段,及时调整经营策略,提高优质、适销产品的比例,减少废品损失,处理积压产品,降低生产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基本建设也要从加强管理着手,认真解决浪费严重、概算超支、工期拖长、效益低下的问题。
(三) 把开展“质量、品种、效益年”活动与调整产品结构,推进企业技术进步和技术改造结合起来。各主管部门和企业都要制订调整产品结构、推进技术进步和技术改造的规划,搞好技术培训工作。调整产品结构,要注意发挥自己的优势,促进专业化协作,努力达到合理的经济规模。所有企业都要千方百计压缩非生产性开支,把有限的资金用在企业技术进步上。要合理提取折旧、大修理、更新改造和技术开发基金,特别是折旧基金一定要用于技术改造,管好用好,发挥效益,决不能挪用在搞基本建设等其他开支上。要坚持科研与生产相结合,大力推广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对于那些事关全社会、全行业技术进步的新产品要集中力量,集中资金进行开发和推广应用。财政、金融部门要予以大力支持。
(四) 把开展“质量、品种、效益年”活动与开拓国际国内市场结合起来。要树立竞争观念,加强营销工作,搞好售后服务。技术、质量监督部门在抓好生产企业产品质量监督的同时,要继续加强对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的监督。有条件的企业要千方百计打入国际市场,要了解国际市场信息,按照国际标准和国际市场的需要组织生产,并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增强对国际市场的适应能力,增加出口创汇。在国内市场方面,不仅要重视城市市场,而且要注重开发广阔的农村市场,以满足亿万农民的需要。
(五) 把开展“质量、品种、效益年”活动与减轻企业负担、增强企业发展后劲工作结合起来。要认真组织力量,采取有力措施,切实解决乱摊派、乱收费、乱罚款和乱集资、乱检查等问题,减轻企业负担,增加企业盈利水平。要积极研究完善企业补充流动资金的办法和企业折旧、留利制度。要加强国有资产的管理,有步骤地对固定资产价值进行重估。要严格结算制度,继续努力解除“三角债”给企业生产造成的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