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地区 贵州省煤炭资源丰富,配合“西电东送”工程的建设,加快煤炭开发建设步伐,把建设大中型矿井和改造小型矿井结合起来,扩大煤炭产量,满足当地燃煤电厂用煤增长和广东、广西等省(区)的需求。四川、重庆两省(市)要把开发低硫煤、关闭高硫煤矿井和限制高硫煤生产结合起来,稳定煤炭生产规模。云南省要把改造小型矿井和保护生态环境结合起来,适度开发建设大型矿井,以满足省内煤炭需求。
新甘宁青地区 新甘宁青地区煤炭资源丰富,煤炭生产以甘肃、新疆、宁夏三省(区)大中型矿井为主,应配合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适应燃煤电厂及其他耗煤项目建设需要,同步建设大中型矿井,逐步扩大生产规模,以满足区内煤炭需求。
2.开发重点。
依据我国煤炭资源与煤炭需求市场分布状况,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按照煤炭生产开发建设靠近煤炭消费地的原则,重点开发建设山东、安徽、山西、陕西、内蒙古西部、贵州、云南和河南等省(区)的大中型矿井。开发的矿区主要是山东的巨野矿区,安徽的淮南、淮北矿区,山西的大同、河曲、平朔、西山、潞安和晋城矿区,陕西的神府、榆神和彬长矿区,内蒙古西部的东胜和胜利矿区,贵州的盘江和水城矿区,云南的先锋和老厂矿区,河南的平顶山和登封矿区。
四、实施措施
(一)加强宏观调控,做好煤炭生产开发工作。煤炭行业管理部门要加强组织领导,做好与有关部门的协调工作,调动各方面积极性,落实好煤炭生产开发规划。一是加强拟建矿井地质勘探,特别是精查勘探,做好建设项目前期准备工作。二是加强煤炭市场信息引导,注重研究分析煤炭供需形势,调控煤炭供需关系,稳定煤炭市场和价格。三是按照本规划确定的生产和开发目标,合理组织生产,依法有序开发,避免一哄而上和盲目扩大规模,防止形成新的煤炭生产过剩。
(二)扩大融资渠道,积极筹措矿井建设资金。2003年~2010年,煤炭建设项目需要的资金较大。一要加强管理,提高煤质,降低消耗,扩大企业盈利,积累建设资金;二要通过改制上市、合资合作等形式筹措建设资金;三要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吸引各类资金参与矿井开发。有关金融机构应加大对重点开发矿区的资金支持力度。
(三)立足高起点,建设安全高效现代化矿井。更新矿井设计理念,采用先进的施工技术和装备,提高建井速度。通过扩大井田储量,优化开拓布局,采用先进技术和大型设备,建设科技含量高、安全可靠性强、生产效率高、经济效益好的大型、特大型现代化矿井。
(四)加强矿井技术改造,优化煤炭生产技术结构。通过增加储量、集中生产、简化工艺、减少环节、优化装备、科学管理等措施,对现有大中型矿井进行技术改造,提高安全生产技术装备水平和扩大生产能力。继续争取国债贴息等方式支持煤炭企业对矿井进行技术改造,提高矿井机械化生产水平和生产可靠性;完善安全装备和设施,提高矿井防灾抗灾能力。
(五)贯彻落实煤炭法规和产业政策,促进小煤矿健康发展。按照煤矿安全生产的有关法规和煤炭产业政策,继续关闭不符合要求的小煤矿,并严格限制小型矿井开工建设。按照统一规划、合理集中、正规开采、保障安全、依法监管的方针,对依法开办的小煤矿进行改造,减少生产矿井数,扩大单井生产规模,提高矿井回收率,促进安全生产。
(六)实施大集团战略,提高煤炭企业市场集中度。发挥核心企业优势,按照市场取向和规模经济的原则,采取兼并、联合、参股等形式,推动资产重组,组建大公司和大型企业集团。充分发挥大公司和大型企业集团的管理优势和融资优势,加快矿井建设和技术改造,在优化煤炭工业生产技术结构中起主导作用。
(七)合理开发煤炭资源,注重环境保护。完善有关法规,依法对优质无烟煤和炼焦煤等稀缺煤种实行保护性开采,严格控制生产规模和建设规模。加强矿井勘探、设计、建设和生产管理,提高矿井资源回收率。坚持煤炭生产建设与环境保护并重的原则,探索新机制,依靠科技进步和加强管理,综合治理煤炭生产建设过程中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
附表一: 2003年~2010年全国矿井开工及投产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