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关于发布
《2003年~2010年全国煤炭生产开发规划》的通知
(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文件 国经贸行业[2003]49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经贸委(经委)、煤炭管理部门,神华集团公司、中煤进出口集团公司、中煤建设集团公司:
为指导煤炭工业生产技术结构调整,推动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保障国民经济发展对煤炭的需求,根据党的十六大精神和《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我委组织编制了《2003年~2010年全国煤炭生产开发规划》,现印发给你们。请根据本规划提出的生产开发思路、目标、布局和重点,结合实际情况,进一步修订完善本地区、本单位的煤炭生产开发规划,并加强组织领导与工作协调,合理安排开发规模,进一步优化煤炭生产技术结构,保障国民经济发展对煤炭的需求。
附件:2003年~2010年全国煤炭生产开发规划
二00三年一月十四日
附件: 2003年~2010年全国煤炭生产开发规划
煤炭作为基础能源,在我国能源生产及消费中占主导地位。随着石油、天然气和水电等能源消费的快速增长,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不断优化,对煤炭生产和需求将产生较大影响。我国正处于经济快速发展和结构调整的重要时期,适应市场需求,做好煤炭生产开发工作,对保障国民经济及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本规划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纲要精神,在对煤炭生产、需求现状分析和各省(区、市)初步规划的基础上,提出了2003年~2010年全国煤炭生产开发思路、主要目标、开发布局、开发重点和实施措施,以加强政府宏观调控,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推进煤炭工业结构调整,促进国民经济和煤炭工业健康发展。
一、现状和问题
(一)煤炭生产。
近年来,在国家关闭非法及布局不合理小煤矿的政策推动和市场需求拉动下,煤炭由严重供大于求逐步趋向供求基本平衡。与此同时,煤炭生产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大中型矿井产量稳步增加,小煤矿产量大幅下降。从2000年以来,煤炭经济运行形势逐步好转,煤炭产量逐年增加。根据煤炭行业统计数据分析,预计2002年全国原煤产量为13.6亿吨。按所有制划分,国有重点煤矿7.1亿吨,占52%;国有地方煤矿2.5亿吨,占18%;乡镇煤矿4.0亿吨,占30%。按井型划分,大型矿井4.6亿吨,占34%;中型矿井2.2亿吨,占16%;小型矿井(含乡镇煤矿)6.8亿吨,占50%。年产量达到5000万吨以上的山西、山东、河南、内蒙古、陕西、黑龙江、河北、贵州、安徽、辽宁10省(区)共生产原煤10.6亿吨,占全国产量的78%。其中,煤炭外调量较大的山西、陕西、内蒙古3省(区)共生产原煤5.4亿吨,占全国产量的40%。
(二)煤炭消费。
1997年以来,在国民经济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推动下,国内煤炭消费量连续三年下降。主要表现在:一是电力工业煤炭消费增幅减缓;二是钢铁、建材、化工等主要耗煤行业煤炭消费量基本维持不变或略有下降;三是轻工、纺织等行业煤炭消费量持续下降;四是生活用能加速向使用天然气、石油液化气、电力等能源转变,用煤量大幅度下降。在国家扩大内需和宏观调控政策推动下,2000年以来,主要耗煤行业产品产量增速加快,有力地拉动了国内煤炭需求。主要表现为发电用煤快速增长,预计2002年比上年增加7000万吨左右,成为拉动国内煤炭消费量增长的主要因素。
预计2002年国内煤炭消费量为12.8亿吨。其中,电力(含供热)7.2亿吨,钢铁1.2亿吨,建材1.6亿吨,化工0.8亿吨,其他2.0亿吨。
1999年以来,在国家鼓励煤炭出口政策的引导和推动下,我国煤炭出口量增长迅猛,在亚洲煤炭市场上的地位及市场份额显著提高。2002年,由于国内煤炭需求旺盛,局部地区煤炭供应趋紧,国内煤价高于出口价格,导致煤炭出口量略有下降,进口量增加。预计全年煤炭出口8500万吨,比上年略有减少;进口1000万吨,比上年增加700多万吨。